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纪家胜
[导读]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确保“德育教育”在课程中的有效性渗透,

        纪家胜
        安徽省巢湖市烔炀初中    238072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确保“德育教育”在课程中的有效性渗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程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在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以及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初中体育课程,就“德育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渗透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渗透策略
        引言:不同于其它基础性理论课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合理化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战略基础。经调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是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为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秉承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外,还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提升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采取“情境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从某方面来讲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中学生体育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中,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合理化渗透“德育教育”,以此在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因此在“德育”渗透工作落实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可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在立足学生实况的前提下创设契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情境(活动情境、游戏情境、视频情境),将“德育”元素融入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从而在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有效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在《花样跳绳》授课时,为在避免德育教育教学偏差问题出现的同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立足学生实况创设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情境——“一分钟跳绳挑战赛”,在活动开展前首先教师需向学生们讲解活动规则,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公平竞技精神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活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挑战他人(跳绳成绩差不多的学生两两PK)”和“挑战自己(自己和自己进行PK)”的环节,在竞技中不断强化学生顽强进取精神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胜负观,与此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有效培养他们体育品格。


        二、采取“分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是影响教育工作者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性培养的重要因素,故而在新一轮基础课改下,为在有效解决“两极分化”教育问题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时教师还可通过采取“分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分层、课中分层来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前分层”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某方面来讲对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即首先教师需根据学生实况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之后通过设置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锻炼任务和目标,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在《田径》授课时,由于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为孱弱,在课程教学中他们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影响他们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性培养。就目前来讲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活动开始前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农村地区学生的素质(身体、心理)以及学校教学环境(设备),在综合他们实况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并对不同层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后期通过行为干预和营养干预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同时慢慢消除他们对于课程的抵触情绪,使其能主动融入班集体的锻炼中,由此可见在“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通过行为干预以及制定适当计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采取“学生为主体”渗透德育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把德育教育由强制灌输方式转向民主自觉性,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氛围环境,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学生能亲自参与学习实践,达到让学生形成并拥有一种良好的人格品质。在《田径》教学中,为在保证学生理解体育课程内容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者可联系生活创建“大楼失火,营救困在屋里的孩子”教学情境,通过让部分学生扮演消防员来救援被困在火灾里的学生,由此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在救援中为更加贴近模拟现场,教师可通过执行障碍物移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为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打下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总的来说,自“体育”纳入中考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在全面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来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戚明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优化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4):44-45.
        [2]胡志刚.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技风,2020,12(10):136-138.
        [3]邵荣权.在初中学生跳绳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8):23-24,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