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重庆 408400
摘要:采取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力;设计与当地历史文化与风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增强了学生对其的信任感;采用鼓励型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们的信心。这些策略与方法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美术;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对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核心素养概念
1核心素养是可转移的多方应用,具有多功能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实现个人发展、胜任工作、融入社会及培养人们实现终身教育的基础。
2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国家改革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了学生美术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美术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3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时要做到“全面发展”,它要求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拥有可以成为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核心素养的适用不单单只有一门学科,它适用于不同领域及情境中,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要从学生个体的一般规律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同时需符合教学活动实践的客观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二)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主要是对图像的认识、比较和辨别,文化内容在传播时,图像比文字更加地直观与真实,当今社会图像随处可见,因此图像识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创作美术作品,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及绘画内容,通过美术学习,具备美术表现素养,有助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审美判断是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通过美术学习,增强审美判断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领悟这个世界;创意实践是通过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并付诸实践,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理解是指通过对美术作品分析,来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有益于各国间文化的交流。
(三)中外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比
维度1论述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创新力在当今时代是重要的要素,已经成为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创新精神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泉,一个国家的教育重视创新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将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矗立于较好的位置,学校在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维度2的价值强调人们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个人发展方面,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生活中的价值,实现终身学习的动力,在社会发展方面,核心素养为人们提供了公民的身份及权利,帮助人们积极地融入社会,
维度3的内容包括多方面,其中有态度、知识、能力等,知识在这里也指主体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核心素养满足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是提升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二、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课堂中的意义
20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处于大规模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而衡量人才的方式也不再是按照以往读书量来评判,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再按照以往简单机械的模式进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课堂知识学习过程结束后对知识在实践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只有先天的能力,往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后天的培养,使其创新精神成熟化。美国的心理学家梅多和教育学家帕内斯等观察研究发现,经过创造性训练的学生比未经训练的学生在产生有效的创见方面的学生平均率要高出94%。由此可看出,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及在课堂的具体实施
(一)开设创新型课程、采取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堂,离不开教师优秀的课前设计,在课前设计时,教师应抓住教材的主题内容,立足于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在设计时教师可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与风俗来设计美术课堂中所学知识,便于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知识与现实相连接。
在教学中转换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选择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可以轻松的融入教学情景中,跟随教师的引领,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实地展现自我,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多元式教学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喜爱,从而引起学生对美术课堂长久的兴趣。
(二)反思以往课堂中的不足
在研究调查中发现美术课堂中存在以下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课本中的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及创新力的培养,美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改善此类情况,中学美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审美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传授学生绘画技巧,而忽视了对美术课堂的最初初衷,美术重在实践,大量的时间被教授传统技法占用,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实践练习。
(三)鼓励创新型的评价机制
一节完整的课堂离不开课后评价,一节完美的课离不开好的课堂评价设计,一份优秀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及能力,教师在课堂评价设计时,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这样既可加强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可帮助学生灵活的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避免评价机制单一化,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求同,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过程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时,需多采用鼓励式评价原则,鼓励的语言可以为学生带来自信,从而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内心想法,做到善于倾听学生的真实看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可延迟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表现,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有许多收获。课堂评价分别是:师评、互评、自评,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缺失点及自身的优点,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可以善用这三种不同的方式,结合教学情况,进行设计。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价值观塑造起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仅仅让学生简单地欣赏美术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不仅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还会觉得浪费时间。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中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而树立人生目标,也能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
结束语
综上述,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提出美术教学需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来设计美术课堂,课堂评价时,采用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法,多采用鼓励式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如何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结合[J].朱国英.才智.2020(14)
[2]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J].黄鸿泰.亚太教育.2019(05)
[3]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吴文琴.求知导刊.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