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娥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第二小学 843400
摘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要从娃娃抓起。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相关部门不仅对学生的学识有了新要求,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德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作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个人的思想品德与法治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给学生传递,而且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其相关观念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情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要有初步的“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还要明白“道德与法治”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为,有六点工作策略需要教师注意的,如此方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完成新课改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个策略
(一)从实际出发,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
作为教师时刻不能忘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其实指的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
中小学生因为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家庭环境,所以造成了个体的差异性,包括学习需求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理解问题的侧重点不同等,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他们更喜欢参与到自己喜欢或者好奇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性,改变课堂教学策略,以符合学生的天性。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尊重并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备课的时候要有策略性地做出各种预备方案,如此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把教学效果提升到最高水平;才能不被学生弄得措手不及,并在学生的错误中找切入点,满足不同状态下学生的学习需求。[1]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学生的学习意愿是有强弱分别的,不能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死板的、“填鸭式”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内容强迫性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习意愿强的学生得到他们想要的知识,同时要调动学习意愿弱的学生,让他们对课程感兴趣,从而触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主动要学。如此才能将教学工作顺畅的、有效地开展下去。教师主动地教,学生主动地学,才是教学相长最好的方式。
当然,教师除了要在思想上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还应该通过言语来赞扬和鼓励学生。
好的学习行为在赞扬中会变得更好,错误的行为在鼓励中会得到纠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认可和关注。相较于行为上的尊重,言语上的尊重更直接,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系,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会激发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并且主动配合教师改正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二)重塑教学观,让学生学的有效率
在新课改的深化中,传统的教学观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了。教师的培养目标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而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激起中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制作教案的时候,不止要考虑如何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某一事物有了热情,才能发自内心地去主动学习和了解关于这件事物的所有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授《早睡早起》一课时,如果只是机械式地告诉学生早睡早起的利弊,那么学生一定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最后还是我行我素。所以,教师应该调动课堂氛围,比起呆板的“我讲你听”的模式,更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一些睡觉和起床前后的不良习惯,再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最后在课堂收尾处,教师再总结学生的经验,给出建议。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仅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理解得快,而且学生对于改正问题的主动性也会提高。这样的课堂效果才是教师应该为之努力的教学目标。
另外,教师不应该被传统的教学手段所限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完全可以将信息技术的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比如多媒体设备等一些视听手段,在讲述《正确认识广告》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手段,一边播放广告,一边讲解如何正确认识广告的知识,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言之有物,而不是空口说白话,完全没有参照物的授课,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完全不知教师所云。[2]
(三)把舞台交给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规则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都是抽象的,它虽然依托具体的例子为内容来教导学生,但是对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要么掌握一些难度高的知识可能稍显吃力,要么就是学生只是脑中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没有实际实践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效的。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能运用知识。
比如,在《心中的110》一课中,如果仅仅把一些需要拨打110电话的情况通过口头教授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话,学生很容易遗忘。但是如果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情景剧,在舞台上进行“实地演练”,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也能很好地在表演活动中实际体验一些道德与法治的规则。
知识,如果只是用于背诵或者停留在脑海中是没有用的,只有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才能让学生一辈子都真正的记住,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
结语:总之,《道德与法治》是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生活智慧的课程,它能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书面的内容,还有很多社会和人生的规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都十分有益。希望本文能给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一些参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热烈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 龚兵,姜水英.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9.
[2] 狄磊.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智慧,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