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平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
摘要:儿童诗歌以其语言浅显,充满童趣等特点,选文数量在小学低段教材中有着很大的比重,教学时利用好儿童诗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中高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儿童诗歌的特点出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提出利用儿童诗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仿说语句,加强语言建构与运用;问题引导,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想象创编,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故事教育,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关键字:儿童诗歌;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统编教材
儿童诗歌是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注重节奏、声韵,语言浅显,内容富有童情和童趣。儿童诗歌可以训练儿童识字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 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可见,儿童诗歌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借助教学策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尚小,儿童诗歌符合其年龄特点,统编教材中一二年级的儿童诗歌高达57首,课文的选编注重语言的典范性,联系儿童生活,人文内涵丰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利用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中高年级打好基础。
1仿说语句,加强语言建构与运用
统编教材阅读编排特别重视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儿童诗歌语言浅显,用词为生活中的高频词,但是用词又不单调,采用近义词的办法,表达相同的意思,避免语言的单调和重复,使得文章富有情趣。句式比较简单,易于学生掌握,叠词的运用富有音韵美。儿童诗歌的这些语言特点,使得低段儿童易于仿说,学生在模仿中感知语言的表达,通过模仿运用和积累语言。
《四季》一课中,叠词的运用值得学生积累并进行拓展运用。“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四字词语音节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低段学生积累和拓展语言的好素材。在学生反复的朗读后,教师应当提供生活中的事物,如铅笔、西瓜、树枝等,让学生仿照这样的表达说一说。由扶再到放,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事物,用上这样的形式说一说,将语言主动运用到生活中。有了词语的铺垫就能为完成课后练习“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打好基础。
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青蛙写诗》中,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说的话分别是“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和“我们可以当省略号”,虽然都是“当xx”,但是文中使用了不同的词,给了学生更多的参考,丰富了表达。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到这样的不同,在反复的朗读后,学生可以感受到“要”、“能”、“可以”感情的变化,再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表达,说说小雨点、小蚂蚁来了,可以怎么对青蛙说?学生在仿说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的表达。同样在《比尾巴》一文中,对于一问一答的句式,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仿说,在模仿课文表达中,不仅是语言的一种积累,也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
2 问题引导,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统编版一二年级四册教材的儿童诗歌选文题材,自然科学主题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生活童趣、传统文化和品德情怀。[ 彭秋平.小学统编本低段教材中儿童诗歌的选文研究.[J].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2月18日2版.]低段儿童年龄尚小,思维特征为直观的形象思维,这就要求将教材中大量的自然科学主题的选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文本理解中训练逻辑思维,在联系生活中培养观察能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语言要素为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诗歌分六小节,第一和六小节为总结,中间四小节分别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帮助辨别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层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建立起生活联系,逐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
问题一:文中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太阳是如何指点方向的?请你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问题三:文中的“天然指南针”都能在你的生活中用上吗?为什么?
问题四:假如你迷了路,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仿照课文写一写。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鼓励积极发言,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让文本与生活建立起联系,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因地域不同,文中提到的积雪并不一定适用,通过问题三,引导学生去反思,培养批判的意识。还有文中说“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一定是阴雨天才可以吗?以此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求证。
《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教材编排的主题是探索自然的秘密,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植物称为“妈妈”,将种子称为“孩子”,描述孩子离开妈妈为“纷纷出发”,“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情感表达上与儿童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论离开妈妈的体验,进而与课文进行对比,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
3 想象创编,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
浙江大学李咏吟教授在《诗教与儿童精神生活的自由》中指出,儿童诗歌的教学一方面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儿童诗歌通过比喻、夸张、拟人或者通感的修辞手法,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童真童趣,营造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优势,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诗歌或绘本创编。在想象创编中,加深儿童对美的文字、美的画面和美的意境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彩色的梦》一诗,彩色的铅笔化身成长的、圆的、硬的梦,在铅笔盒里聊天,在白纸上蹦跳,画出彩色的梦境;脚尖滑过的地方,草绿了,花红了,天蓝了;雪松们拉着手,邀请小鸟一起唱歌,烟囱上还结了苹果般的太阳;梦境里有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视觉、听觉、触觉,各种感官交织,色彩丰富,让这个梦境色彩斑斓,丰富生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想象画面,拿起铅笔,把诗歌中彩色的梦画出来,由文字到画面,学生需要构图,需要进行色彩的搭配,这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再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把自己的彩色的梦画出来,并仿照诗歌说一说,由画面到文字,既有想象的激发,又有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的训练。
在《一个接一个》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画表情,自创绘本,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续写诗歌鼓励学生创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哎”和“不过”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月夜,正玩着踩影子”,通过插图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想象月夜和小伙伴玩踩影子时的快乐心情,在诗句旁边画上表示诗人心情的表情或符号,“这时,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哎,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引导学生抓住“哎”,体会无奈和依依不舍的心情,画上具有个人特色的表情或符号,“不过”感情又有了变化,这样帮助学生梳理诗中的情感脉络。由于结构相似,每一节诗都可以这样梳理,将代表心情的表情或符号连接起来,形成学生自己的诗歌画作。由于这首诗歌贴近儿童生活,学生拥有类似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适时鼓励学生模仿诗中的句式进行创作,但是要放低要求,保护学生创作的激情,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吝表扬,让学生在写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喜悦。
《四季》一诗,句式简单,易于学生模仿,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儿童进行自编新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抓住典型的事物,每人一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按照四季的顺序,形成小组的《新编四季》诗歌。
4 故事教育,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统编教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立德树人,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编和内容安排。[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36卷第11期:3-11.]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传统文化主题选文比重大大增加。四册教材中,儿童诗歌选文题材方面,传统文化类主题选文占19.3%,品德情怀类选文占10.5%。
大量传统文化主题的儿童诗歌选文内容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和陌生,尤其低段学生,年龄尚小,通过简单的说教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易接受。如果将儿童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故事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给儿童听,可以降低接受和理解的难度。
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中,如果没有雷锋其人其事的背景介绍,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冒着蒙蒙的细雨”“抱着迷路的孩子”,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如果迷路了,爸爸妈妈教你怎么做的?为什么?从这样现实问题入手,讨论后再绘声绘色地,甚至表演雷锋冒着蒙蒙细雨,抱着迷路孩子回家的故事,再现诗中的画面。学生从这样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中能够感受人物的品质,受到精神的熏陶,从而理解文本,理解雷锋精神。
《神州谣》一课中,不仅要让孩子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应该进行“政治”的教育。通过讲一讲台湾的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让孩子理解“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的含义,从而受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教育。
结语
儿童诗歌在小学低段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发挥儿童诗歌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落实新教材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
[2]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36卷第11期:3-11.
[3]万路华.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以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9年10月:127-128.
[4]赵哲睿,杨继琼,杨曼灵.低年级儿童诗歌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11-12月:8-9.
[5]俞爱红.利用童诗强化学生核心素养.[J].话题,2019年4月:26.
[6]杨思远.低学段儿童诗歌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本1-4册教材为例.[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