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赞满
东方市民族中学 海南省东方市 572600
摘要: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岂能不懂信息技术。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列为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就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学校也已经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了教学的重点目标。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新技术以及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解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1、关于信息素养
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认为信息素养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意识。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
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1.2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雪白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1.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
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它计算机犯罪活动。
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
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
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
培养学习者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习者可持
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1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中。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教师给出几篇风
格各异的电子文档,让学生感知并交流文档编辑排版的特点,形成对排版效果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档的版面、字迹、布局、修饰等方面做出评价,进而学习文档排版的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2.2加强探索、实践、领悟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分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具体实践;验证知识,领悟提高三个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情境,让学生追本溯源、领悟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习得的知识往往掌握得非常牢固,不会轻易忘记。
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是让学生理解、
领悟知识、提升信息能力的重要渠道。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尽可
能多实践,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信息能力。
领悟是让学生掌握内在的方法与逻辑,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究是起因,实践是过程,领悟则是追求的结果。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大胆探索,教师则可以利用预设与提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总结学习的方法及要点。
如,在学习《信息的获取》时,首先讲解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再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李白”,记下其阅历、诗的风格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可以确定一些任务,如:在网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根据反馈,使用恰当的关键字搜索;并对搜索的信息进行甄别,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2.3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准信息道德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看,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重视的是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的培养是相对薄弱的。故意损坏微机室设备,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的事时有发生,逃课到校外上网浏览器不良信息或玩暴力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要加强平时的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土机、上网等规则,让学生认识到故意损坏公共财物、乱删、乱改件系统文件和个人资料,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发表损坏社会和别人名誉的言论等行为都是不文明或不道德的。
2.4创新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即是为了改进。我们要改变仅以考试分数说话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创新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出色的,只不过他们出色的方面不同而已。新的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即评价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应准确把握课堂时机,适时评价反馈,改进教与学的过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堂课中运用信息资料的情况;二是分析、总结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整合、信息运用等方面的得失,为学生信息素养的逐步养成奠定基础。教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结束语
总言之,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围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来开展的,作为新时代教学者,我们应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符合学生需求化、与教学内容符合化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董方田.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3).
【2】高竞男.论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忉.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