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妮
江苏省张家港市世茂小学 215600
摘要:虽然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受到样式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仍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需要重视和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效果。例如根据相关调查问卷显示,有的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自己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的重要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意,但是却并未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中小学课程德育;课堂生活化;小学体验式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能够得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的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例如应用信息技术播放电子课件,观看视频。虽然从表面角度来看也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指导,但是却导致学生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使学生并没有摆正学习法治的重要态度,教师也只是单纯的讲解法治知识点,却难以深入分析应有法治意识对于自己的意义。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的发展情况,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价值观念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贯彻落实好各项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分析专题课堂的研究探讨工作,从教师角度,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共同交流,认真研究和打造学生的重点内容,有效结合社会以及生活中的实践,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社会道德模范事迹以及法治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思考,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从学生角度分析,应当正确认识到日常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之间的重要关系,能够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例如:当前新闻话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观点,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队,第1个小队认为应该扶起来,第2个小队则是不应该扶起来,让这两个小队进行辩论,并且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唇枪舌剑,能够逐步认识到碰见需要帮助的老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但是同时也应当应用合理的方法保护好自己。通过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其中,使学生认真思考并探究问题,能够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并且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二、创新教学工作,增强教学针对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必须要搜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使学生对生活知识点有着较多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也会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十分亲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与探索,使学生能够以自我为中心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与探究,例如探讨有关“环保”的相关课题时,教师便可以应用案例法为学生讲解环保规则的内涵,教师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大河吧,但是当前的河水是什么样子呢?浑浊不堪没有鱼虾生长,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怎样产生的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由于沿岸的企业污水排放量较多,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多导致河水污染。教师此时进行深入引导“同学们,我们小时候经常在河里游泳捕鱼,但是发展到现在却变成了臭水沟,这是谁的责任呢?我们应当履行自己的责任,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重要职责,无论是谁都不能够随意破坏!所以要想彻底的治理好这条臭水沟,必须要立规立矩,对于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废水不得排放并且要进行检查和监督,群众也可以确保违法排放污染行为,才能够确保河道恢复生态。”教师通过结合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鼓励学生接受自然环保意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
随着当前经济的逐步发展,世界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所以教师在思想领域要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维。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思想政治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道德观念。教师要保证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意识。
三、加强学生教育,提高荣辱观念
教师要提升学生的人文观念,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当中,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社会做出贡献,升华自身的生命价值,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引导。教师自身也要端正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通过为学生树立榜样性的作用,引导学生体现出自我意识与社会价值观念联系的重要性,并且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当中渗透生物化的教学理念,利用生活当中的负面信息来进行教学的案例解读,从而强化学生的荣辱观念和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个体道德素质。由于人物观念对于个体的综合素质养成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修正学生的个体德育观念,强化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使学生在探究中树立科学的学习心态。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信仰,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念,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思维。
小学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启发学生的发展心脏。但是让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自由生长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让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自由生长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在与同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德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瑟英.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探析:德育源于生活[J].知识窗(教师版),2017(10):69.
[2]聂虹.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7(74):75.
[3]钟士艳.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67+79.
[4]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