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范晓霞
[导读]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

        范晓霞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第七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及在初中教学中的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指标和关键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学生自己对于核心素养的感悟,从基础学习出发,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并立足于创新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独立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生物教师教学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其不仅要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学生行为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为此,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科学化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向,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2 落实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2.1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应用
        知识生物核心素养包含的各个方面都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无论是学生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生物课堂教学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教师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学习用科学的眼光,探索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继而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从而让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2.2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观
        生物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念有助于其了解生物圈中各个生物之间的联系。能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同时,学生还能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其对社会、生物发展也会有更客观的看法。其次,理性思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思维,总结生物发展的规律,并通过相关实验进行求证。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念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而且也能帮助其归纳学习内容,为其日后学习打下基础。再次,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念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其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其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生物核心素养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寻问题的解决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 完善实验教学流程,引发学生健康发展
        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初中生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再加上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是应试教育,更多的家长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视野也就没有那么的宽泛。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式上发展。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小组之间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还能实现学生之间视野的资源共享。

另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畴,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设计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地拓展思维。在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教学中,第一步便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要求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规划好每一个步骤,并进行详细的人员分工,谁负责操作,谁负责记录,最后用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当然现在有很多先进的手段也可以采用,例如说把整个实验的过程拍摄成短视频发到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让学生结合评论和自己的观点形成实验报告。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彼此之间的团队写作,让学生以实验数据为基础,进行生物学习研究。
        3.2 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再操作演示,学生只需重复教师的步骤,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内容,上课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补充实验步骤。这样一来,教师只对重点和要点进行仔细讲解,其他操作步骤则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如学生在学习显微镜的构成和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结合教材内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分组教学等多种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结合情景化教学,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问题,利用生活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3 难点突破,提高学生理性思维
        初中生物知识冗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产生疑惑。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教师在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时,由于缺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掌握解题步骤,对知识认知依旧停留在表面,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阻碍了其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光合作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光合作用转化的基本流程。首先准备一点小苏打和洗洁精,加水混合制作成碳酸氢钠溶液。其次,将植物叶片浸泡在溶液中盖上玻璃罩静置一段时间,直至叶片全部沉到水底。之后利用光源进行照射,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叶片逐渐漂浮上来,这种奇妙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反应物以及作用的产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在光合作用下,小苏打释放出了二氧化碳,叶片在溶液中吸收二氧化碳消耗自身能量后产生氧气,推动叶片上浮。这样生活化的实验有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具体步骤,提高学生生物思维。同时,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做出的重要决策,其不仅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对学生个人以及我国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将培养核心素养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正确处理日常教学与素养培养工作之间的关系,通过寻找有效策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稳步实施做出应有贡献,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燕丽.研究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研究的思考[J].中华少年,2020(03):182+185.
[2] 李红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索——以渗透青春期教育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1):84-85.
[3] 吕艳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幻画报,2020(01):227.
[4] 董静.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幻画报,2020(01):141.
[5] 顾智浩.初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