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
哈尔滨市华兴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课程改革深化推进背景下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和综合实践性的特点,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为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应以生活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立足生活热点,增强学生责任感;加强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主要理念是强化学生对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更好地学习[1]。小学阶段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从生活中的人或事积累更多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及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突出的特点,且课程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自主性。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除了给学生教学教材上的知识点之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个性特点为基础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2]。第二,综合实践性。教学内容生活化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日内容,以相关主体为基础开展探究活动。若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则学生探究兴趣更高,学生在学习中也更主动。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习同样如此。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自身体会才能记忆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学生把握基础的学习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逐步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1.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且课程理论知识少,主要以实践环节为主。活泼天真的小学生更喜欢此类实践课,学生可于实践中掌握知识,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习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设计并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3]。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意义深远。教师应正确认识小学综合是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接下来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
2.1以生活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直观思维和感性认知,这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阶段,缺乏生活经验,无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长期学习与积累中强化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小学生正处于充满童真童趣的阶段,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这就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喜爱。为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中应采取科学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生活中各种元素为基础一定能学生自主探索,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此,笔者依托生活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恐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风筝时节笔者以风筝这一元素为基础开展了以“制作风筝”这一生活元素,以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笔者在假期时布置活动,使学生结合手机、电脑等多种方式收集制作风筝的方法。制作完之后让同学们拿着自己整理的资料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在此之后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并画上图案。课堂的最后笔者将同学们带到田径场上放风筝,引导学生体会放风筝的乐趣。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以生活中的元素为基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综合实践活动[4]。
2.2立足生活热点,增强学生责任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教学专业技能和知识之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品质。因此,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可结合近期实事热点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道理,以此培养学生责任感。比如近年来人们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主要受温室效应积累导致地球吸收与发射能力不平衡的问题,温度明显升高,在此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小岛被海水淹没,给人类生存造成较大的威胁。又比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垃圾分类”等,笔者带领同学们查看杂志和报纸,学生通过对学校周边垃圾分类问题进行了解后提出垃圾分类的建议,比如各个班级设置两个简单的垃圾桶,分别用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上述教学环节中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且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增强学生责任感。
2.3加强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深入生活中的细节,加强与生活结合。比如可结合冬天帮助妈妈解决电动车电量不足等问题激发学生实践性与自主性[5]。每个教师都必须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留心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结合自身能力采取实际行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能力。比如“雷锋月”时笔者给同学们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主动担当志愿者,比如主动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在安全的前提下投喂流浪猫等等。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在研究与行动中逐步提高自身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可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之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因此,教师要注意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和现状,主动引进生活元素,促进实践活动与生活有效结合,选择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危劲松. 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助推器[J]. 华夏教师, 2020(3):60.
[2]李杰. 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然走向[J].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9(12):44-44.
[3]李晓燕. 生活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助推器[J]. 吉林教育, 2017(42):147-148.
[4]黎超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生活化浅析[J]. 小学教学参考, 2019(30):63-64.
[5]袁克华.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 中华少年,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