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根
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考虑,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针对差异理论进行积极践行,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布置。
关键词:数与代数,小学数学,数学作业
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生差异性,布置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通过作业形式多样化,使每一个学习层次学生数学水平都能够有效提升。
一、设置分层作业,有效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在教师进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如果想要针对小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个性化作业布置,不仅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细致地观察,还需要通过日常监测、期中测试等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地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了解学生薄弱环节,并通过多样化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自身数学水平能够有效提升。
例如,在复习“数与代数”知识模块时,通过课堂,教师发现班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计算这一部分的掌握情况较差,因此在教师进行数学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地布置。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针对每一名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众所皆知,数学计算范围广,如果教师仅仅针对学生进行计算作业的布置,不利于小学生针对自身知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3]。例如,教师通过对于小学生的观察,发现数学成绩处于班级中游以下的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掌握的不好,因此在教师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就应当以这部分内容为主,避免在针对中下游小学生进行布置的作业中出现过多的如百分数、分数等题目,使这一部分小学生首先针对基础进行扎实,然后在使他们针对难度更大的分数、百分数等内容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小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而对于那些基础掌握的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为他们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小学生针对自己较为薄弱的如分数、百分数部分进行训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针对适合自己的作业难度进行完成,通过这样的形式,避免小学生浪费时间在那些对于他们来说过于困难或是过于简单的试题上,使他们能够通过完成个性化作业的方式完成对于自身数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设置梯度作业,完善学生的知识建构
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在课堂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关联性,数学知识是以“链条式”的方式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链条”的其中一环没有得到有效地学习,这一环后面的所有“链条”都有可能出现结构松散、学习不扎实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针对学生的“知识链条”进行层层把关,使学生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完成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与扎实,避免学生的学习仅仅浮于表面,而忽视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例如,在“分数综合运算”的复习时,教师就可以使学生首先针对一份小测验进行回答,通过进行测验的方式,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薄弱项进行迅速地了解。通过对于小测验结果的研究,教师发现,在班级中有一部分人对于分数乘除法难以进行有效掌握,还有一部分人几乎无法针对分数乘除法的试题进行回答,在他们进行分数加减法回答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在教师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作业进行梯级布置。对于那些对分数加减法都没有进行扎实掌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为他们进行布置的作业中多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法,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但是没有针对分数乘除法进行掌握的学生,教师进行作业布置的主体应当是分数乘除法,并且将这两份作业一起进行公布,对于那些尚未针对分数加减法计算方式进行有效掌握的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完成作业的形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他们就可以自主进行分数乘除法作业的练习,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掌握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在学生完成作业的练习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作业反馈,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而教师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对于学生的梯度作业布置,达成数学作业的个性化。
三、巧用差异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通过作业的差异化布置,使每个学生自身数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忽略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够完整,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就必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使每一个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学习的重视,使学习评价能够成为一种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成绩提升的手段。
例如,在教师进行分层布置后,就可以在完成学生的作业批改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作业的评价。针对优等生,需要通过进行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精益求精。因此,在数学教师进行评价时可以对学生说:“这个地方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以后再做样的题必须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针对中等生,可以以进行鼓励为主,对他们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上进心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在班级内部形成你追我赶进行数学学习的良性竞争风气,在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其互相答疑问难,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针对后进生,教师在针对他们进行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则需要逐一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通过进行评价的方式完成对于学生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有效建设,这是因为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薄弱,在他们进行数学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他们盲目进行责骂,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进行学习的信心,进而放弃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时,可以对他们说:“与前段时间相比,这段时间你的数学作业正确率有了一定提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加油!”教师还可以通过为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的方式提升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教师就针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为学生随机出示一些数学习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多维度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有效提高其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与本层次相应的评价,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而言之,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作业,巧用差异化评价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针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素果. 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 学周刊, 2015(9):130-130.
[2]李斌. 突出学生个性,落实小学数学因材施教——谈小学数学作业差异化设计[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6).
[3]白小卫. 基于个性差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 天津教育, 2019, 000(0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