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盛1 应菊美2
1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东坑中心小学 2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要把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并牢固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觉探索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他们的学习的有效工具。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然而,兴趣和动机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使用适当的电教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写《春天里的发现》作文时,首先可以把关于描述春天景色的诗歌、儿歌、文段等利用多媒体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展现给学生,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耳、心等感官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的美丽。这样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根据多媒体中展现的画面、文字、音乐并结合生活实际对春天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每个组员表达出对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使其对春天的理解更为深刻。最后,教师再根据课件展示的“春天”、小组讨论的“春天”、个人感悟的“春天”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写出对“春天的发现”。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抽象理论变为直观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语文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例如, 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2008,北京》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因材施教。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打破了齐头并进的错误做法,解决了传统语文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的充分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都相应得到提高。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语文,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并架起桥梁,使语文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用语文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我是什么》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水的三态变化这一自然现象,学生通过看动画,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愉悦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简介:(王家盛,1978-11,福建,汉族,本科,一级教师,语文)
作者简介:(应菊美,1979-12,福建,汉族,本科,一级教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