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爱在家人间》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赵鸿灏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赵鸿灏
        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                     山东枣庄       2774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的当中内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本文概述了问题导引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系,分析了问题导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策略,并以《爱在家人间》教学为例,展现了问题导引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关键词:问题导引;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通过问题导引能够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导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初中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更长远的发展,问题导引的教学方式与新教育理念契合度极高,问题导引要求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时刻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相符,紧密联系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开展,加强学生在课堂当中互动合作和情感交流,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意志,通过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1]。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的过程当中就充分考虑到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部编版教材当中融入了诸多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社会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情感体验、共情能力等,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采取问题导引教学,能够突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能够通过突出核心问题与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不断思考质疑,形成观点,通过讨论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导引下,参与到课堂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
二、问题导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凸显价值澄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以理性的观点看待世界,以辩证的想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参与能力。因此,在充分结合学生差异的同时,以问题导引,结合教学内容,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情境当中,所以想要真正发挥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优势,教师就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教学活动当中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让学生真正的认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源自生活,可以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引教学过程当中,问题设计环节就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并且结合教材内容指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重点难点[3]。
(二)设计思辨性问题,引领价值理念
        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更有兴趣进行学习探索,在学生加入到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注意问题的思辨性,将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教学情境当中,探索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理念,让学生能够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以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公共参与素养,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4]。


(三)巧用问题追问,挖掘思维深度
        教师通过问题导引开展德育道德与法制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学生将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的困惑,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也应当通过设定追问问题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看待问题,只有通过问题延伸,才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于生活实践,通过真正的动手去做,更深层次的体会到所学的内容包含的情感价值和道德认知,所以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引教学方法的过程当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来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追问,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真正的融于生活、指导生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5]。
三、以《爱在家人间》教学为例,分析问题导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问题设计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建立长远友谊,认识亲情问题,对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社会教育和情感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以问题导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在真实场景当中内化知识、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导引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好问题设计,让问题设计充分反映核心问题,所以问题设计应当贴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爱在家人间》是典型的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培训课程,通过体会父母抚养孩子的辛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平等沟通、增进亲情、重视家庭,所以《爱在家人间》这一教学内容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家庭中的亲情,理解父母和子女之间之爱,学会正确沟通,避免家庭冲突,提升家庭交往中的道德权利与义务意识,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向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亲情在哪里、爱为什么会碰撞、怎样沟通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问题,亲情在哪里可以让学生认识的每一个家庭亲情所表达的方式并不相同,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亲情,感受亲情,通过爱为什么会碰撞,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当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让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当中的冲突和碰撞,通过怎样沟通、传递爱,让学生认识到沟通技巧和智慧对维护亲情之爱的作用,真正的思考与父母相处的做法,以及表达爱的方法,通过问题层层引入,让学生思考,亲情问题和家庭关系,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知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6]。
(二)结合教学实践,突出问题解决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当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直面问题、解决困难,所以问题导引教学方式就是要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爱在家人间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亲情在哪里”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回忆分析生活当中哪些是哪句话体现出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例如每日父母提供的爱心早餐,下雨时候父母送来的雨伞,这样的生活点滴都是亲情的真情流露,让学生发现亲情藏在生活细节中。而初中生逆反心理较强,面对亲子冲突,教师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的碰撞来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正确理解亲情当中冲突,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碰撞,让学生换位思考,生活冲突当的回顾中反思自身行为,体会由于经验和方式与父母存在的认知差异,感受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点滴之爱,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言,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生活的情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集思广益,提供不同的沟通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共同探索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延伸
        《爱在家人间》,想要真正的体会亲情,促进亲情,解决亲情中的冲突,就应当让学生回归生活,通过实践内化道德情感,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内化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之上,也应当通过问题延伸,将教学活动引入生活,例如《爱在家人间》这一课,学生在体会到父母亲情之爱,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次家务,对父母进行一次感恩等活动,促进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在沟通当中,体会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细节,通过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责任和辛苦,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内化知识,促进情感共鸣。

结语:新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就应当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通过问题导向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内化知识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效率,激发课堂生命力,不断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薛燕萍.关注即时性反思与思维方法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1(05):145-146.

[2]贲新文,贲浔.刍议关键问题导引下的教学策略优化[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3):61-65.

[3]向小琴.例谈“问题导引式”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8):34-36.

[4]王慧.“问题导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2框《爱在家人间》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5.

[5]许惠芬.“问题切入、价值导引”的探究式学习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04):137-141.

[6]江红梅.问题导引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99-100.
作者简介:赵鸿灏                (1969-6) 男 ,枣庄市台儿庄区,本科,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