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育人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张阳雪
[导读] 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张阳雪
        阳春市实验中学 529600
        内容摘要: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在育人方面,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环保知识,渗透感恩的心,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从而让同学们在语文教学中立下志向。
        关键词:育人;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前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的,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育人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学生必须爱国,学到的知识才会服务祖国,建设祖国。八年级上册要读的名著是《红星照耀中国》,当读到毛泽东的《童年》部分,他看到老百姓用命也换不来温饱,地主与官府勾结,官官相互,残害百姓,毛泽东受到了觉醒,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了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我教导学生要有爱国之心,要树立远大志向,要像毛泽东、周恩来一样!还用反例告诫学生,如:不要像香港的废青那样,在“暴乱”中与警察对峙,破坏香港的安全繁荣,香港俨然成了一座动荡的城市。显然,受害的是老百姓,是他们自己,得益的是某大国。大家反思一下,本是炎黄子孙的他们为什么会有就这样的举动?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诚然是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学习《白杨礼赞》这一课时,除了学习白杨树的象征精神,还懂得了是白杨树保护了这一片黄土。要使同学们明白:校园、城市、乡村的环境要靠每一个人保护,特别是教室、宿舍的环境要靠大家保护。我们学校发展了一百年才有现在的环境,在校内不可以随地吐痰,不要摘花折枝,不能践踏草地。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们要吸取教训,要做到勤洗手、勤开窗,人口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的心。
        自古有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有许多种:有父母恩,师恩,挚友恩。例如:《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讲的是母亲的恩情,同学们体会了作者的感恩怀念之心,引导同学们要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谁给我们读书的机会?是谁让我们衣食无忧?都是父母!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懂得了,他们才会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在讲述《藤野先生》《我的老师》时,引导同学们要感恩老师,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你们掏心掏肺的人,是老师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是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在学习《穷人》《驿路梨花》时,我们体会了人性的善良,人间的真爱。教导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既然有缘在同一个班级,我们就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为班集体增光,共同进步,快乐成长。
        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在讲述《再塑生命的人》时,我们知道是安妮老师给海伦带来了生命的曙光,是安妮老师用耐心、爱心、恒心唤醒了海伦对生活和知识的渴望。在这过程中,安妮了解海伦的心理,对她循循善诱,井房的经历使海伦理解了爱的含义,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如果安妮没有站在海伦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会造就海伦的日后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平时教学时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小锦同学上课经常走神,喜欢起哄,不交作业,星期六、日通宵达旦上网。我与他妈妈沟通,得知他原来在省城上学,后来没有学位,他爸爸花了不少钱才使他回到县城上学。现在他妈妈带着他和妹妹在这里租房子让他们上学。我找他谈话,说到他的心坎上,说到他爸爸妈妈挣钱的不容易,特别在新冠肺炎的冲击下。他跟老师说话的语气缓和了,作业也按时交了。上课时我经常提问他,增强他的自信心,课前经常抽他背古诗、古文,渐渐地,他对学习感兴趣了,成绩也进步了。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做人的道理。
        在讲述《老山界》《红星照耀中国》中,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家开拓进取的故事。教导同学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知道了长征的精神是:要有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在今天还需不需要?答案是肯定的。让长征精神激励同学们,每天让同学们喊一遍“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同学们便斗志昂扬地投入学习。对于娇生惯养,掂轻怕重,毫无斗志的某些同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吴同学毫无学习目标,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教导,有了很大的改观,作业按时交了,字写整齐了,考试也及格了。
        六、在语文教学中让同学们立下志向。
        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十三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同学们正是十有五的年龄,要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而奋斗。我布置同学们写下《我的理想》,他们还设定短期的目标,短期的目标是为了理想的实现。
        结语:“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的路上永无止境。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做人,将来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广伟.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论语》的育人功能[J]. 天津教育,2020,(20):66-67.
[2]陈静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古诗文的育人功能[J]. 试题与研究,2020,(06):145.
[3]王高定.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达到育人的目的[J]. 新课程(下),2019,(1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