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金林
广西三江县洋溪乡安马小学,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处于爱玩好动、缺乏自制力和纪律性的年纪,因而他们很难做到适应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时间内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同时,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生动性、形象性、渲染性和美感性,对此教师们应当以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基础,以营造出更加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促进语文课堂学习的高效开展,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充分发挥农村教学的固有长处。
关键词:农村教育,语文教学,小学教育,课堂模式
游戏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教育中,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个低年级语文教师都应当尝试的高效教学模式。而农村小学教育设立的初衷本就是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子女受教育的难题、是从农村群众的切实诉求和利益出发,当然更需要当地的教育者传递出对农村群众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理解,因此“接地气”必然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得以成功的必要前提,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要求语文教学者要能够充分运用当地资源进行教学。
(一)巧妙运用游戏式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善于思考的能力,不断尝试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化、生动化和趣味化,因此游戏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以“游戏”为主旋律构建语文课堂,具体而言是指语文教师用一系列简单有趣且与课堂知识紧密相连的小游戏取代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解,让学生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熟化知识、思考知识,它因为契合了低年级学生好动的身体特性和爱玩的心理特点,而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将注意力长久的集中在课堂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将课本知识具体形象化,降低老师讲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但是游戏式教学的顺利高效展开同样需要任课教师的巧妙构思,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游戏和游戏如何在课堂中展开,才能将课堂知识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可以先和学生们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认真听,看谁最聪明!”,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回答:“好!”,教师接着抛出和小蝌蚪有关的谜语:“小小黑豆水中游,细长尾巴圆圆头,猜一个生物哦”,有的学生回答:“我知道,是小蝌蚪”,教师接着给予肯定和表扬:“猜对了,真棒!”,在这样的谜语游戏中,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他们的注意力就自然完全集中到了课堂上,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谜语引入课堂正题:“那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有的学生回答:“喜欢”,教师继续引导:“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帮助走丢的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好不好?”。然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始讲解课文内容了,这样的小游戏导入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和课堂内容密切相关,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将课堂内容生动具体化,可谓一举两得。
(二)充分运用当地资源
随着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渐增大,而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经济水平的高低一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农村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提倡教育公平、资源均衡的当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成为了饱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发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者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创新,力求在现有的经济水平条件下不断提高农村的语文教学水平质量、让农村儿童也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虽然在短时间内教学设施问题难以解决,并不意味着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无法提升。既然农村当地的固有缺陷无法弥补,那就需要教师们深入农村当地,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农村当地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因为农村当地虽然设备落后、地域偏僻,但是也具备大城市所缺少的自然景观特色。
例如,教师们在讲解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切实体会到什么是春天的鸟语花香、草长莺飞,什么是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什么是秋天的秋高气爽、落叶片片、什么又是冬天的寒风瑟瑟、万物沉寂。农村的优势正在于自然环境的保存,而语文教学中自然环境氛围的营造正是其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虽然农村的先进设备资源有限,但是教师们应当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从而提升农村的小学语文教育水平。
结语:“只有真正沉入生活的底部,才能吸吮到来自大地深处的汩汩甘泉”,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高效开展更是如此,脚踏实地、深入群众而非浮于表面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正确态度。而要想“接地气”,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必须转换立场、跳出常规,以大爱之心为教育事业做出牺牲奉献,不怕吃苦,长期坚持,置身于广大农村群众的汪洋中体验感受。总而言之,在巧妙运用游戏式教学引导方式的同时,立足农村现实、扎根农村大地,才是“接地气”的正途,才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水平的根本路径。
参考文献:
[1]郭开.对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58-59.
[2]刘泽,朱艺丹,李瑞,焦琳娜,王雪彤.陕西省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浅析——以西安市白鹿原区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