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滢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第二实验小学543199
摘要:我国经典古诗词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经受岁月的洗礼,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从古代以来均注重古诗词的掌握,并且注重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如:部编版语文课本也增加了经典古诗词的篇幅。在课本中编排了单篇古诗,此外还有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单元积累。每所小学与教师都增加了经典古诗词的教学,事实上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商量。通常教师都是运用单篇教学策略,忽视对古诗词的整体美,学生学习感受很单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诗歌类;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诗歌阅读教学内容,构建学习小组、产生共鸣认识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完成教学内容,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理解能力。经过群文阅读、 鉴赏、积累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进一步形成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古诗词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几年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需要,在中国流行的一种创新性质的阅读教学方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和教师传统古诗教学的理解字词,掌握诗词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情感的教学形式有很大改变[1]。经典古诗词群文阅读即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主题,展开多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时空、策略上全面突破,提升阅读速度,拓展阅读范围,更加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以及文学魅力,进一步体会古诗词中独特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
二、小学语文诗歌类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对相同诗人的诗歌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
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分布在各个年级段的语文课本中,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对创作风格的了解是碎片化的、单一的,不能构成一个整体,造成学生不能建立十分健全的知识体系。教师能够按照相同诗人的诗歌展开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诗人,认识诗人的表达方式与写作风格[2]。例如:在讲解我国大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其诗篇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人们对李白的认识也是很多层面的,而他具体是什么人呢?怎样引导学生更全面了解诗人,品析诗人笔下的古诗?我们可以根据语文课本,将《走进李白》为主题,构建一组认识李白的诗歌。其中诗歌有《赠汪伦》、《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首先需要让学生经过查找资料掌握李白的情况,然后经过掌握李白的几首诗歌,深入了解李白本人。
经过掌握《静夜思》,使学生感受到李白是一人长时间漂泊在外的行者、思乡人;经过掌握《赠汪伦》了解李白的性格很奔放喜欢结交很多朋友;经过掌握《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了解李白是一位喜爱我国大好河山的诗人,也是一位气势庞大的诗人。通过将相同是诗人的诗歌进行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古诗词,便于学生背诵和理解,了解诗人的性格,学习诗人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二)将相同意象的诗歌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中凝聚着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历史过程中,其中有很多传统的意象,其包含的意义基本是确定的。教师应该积极将相同的意象的古诗词结合起来展开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采用学习过的内容、策略鉴赏,相同意象展现的情感是不同的,而通过这种形式的群文阅读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古朗月行》中首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选择《出塞》、《泊船瓜洲》、《泊秦淮》进行组合教学。对待相同的月亮,诗人展现的情感却是不同的。有感叹世间艰难、怀才不遇,无法展现志向;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理想追求的远大抱负;有展现对战争的憎恶情感的。学生通过群文意象鉴赏,进入意境、进入诗人心中,和很多诗人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三)依据同一话题组建文本
在展开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种话题完成多种开发,根据课本内容,整合课本,进行适当延伸。就像一般所说的离别诗、怀古诗、思乡诗、边塞诗等等。如此可以让学生对同样的知识展开多个层面、全面的掌握,让学生产生学习体会。例如:小学时期就存在很多描写“孤独”的诗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孤独是友人别离后的形单影只;李白《月下独酌》的孤独是面对明月与自己影子有着无法言表的心灵独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孤独是离别故乡后对亲人的无限怀念;杜甫《孤雁》的孤独是流离失所中关于身世的感叹;王之涣《凉州词》的孤独是边疆将士对朝廷春风慰藉的无限期待;王昌龄《从军行》的孤独是戍守边塞的将士对朝廷丝丝关怀的期许;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独是故友离别时久久伫立的依依不舍。“送别”类的古诗文特别多,可以组建许多群文文本供孩子们赏读。
结束语:
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而只有展开合适的教学,才能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而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以整节课古诗、单元古诗为一组并以小组形式展开师生讨论达成共识性认识的教学方式,在此模式下拓展内容、强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91):38-39.
[2]余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