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婷
自贡市自流井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生命的基础教育,它就像一座建筑的地基,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和教学效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陶行知根据现阶段儿童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而其中“快乐理念”教育理念的提出更是提高了人们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也为幼儿教育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关键词:快乐理念;幼儿教育;思考
幼儿时期幼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初始阶段,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为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让幼儿动手操作的课程模式,不仅能提高幼儿对课程教育的学习兴趣,在锻炼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可知,在传统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包办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幼儿对活动课程的参与度,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当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被提出后,基层幼儿教育机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需把“教”“学”同“做”结合起来,并与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
一、现阶段幼儿教育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一)系统课程教学体系的缺失
对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虽然近年来伴随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幼儿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但由于现阶段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任务的分解,还是教学内容的设计等,都未形成科学可行的理论体系,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难以落实到位,课程教学成效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家长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教育工作者需利用好家长资源。但在当前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忽视了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过度保护幼儿,对其独立能力的培养和意识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对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现阶段伴随学前机构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为满足当前人员配置需求,部分学前教育机构不断降低教师选拔标准,导致聘用工作者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都不足以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成效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快乐理念”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
众所周知,相较于幼儿园所游戏,民间游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在进行民间游戏传承的过程中,为保障游戏的开展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幼儿教育工作者需对当地的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改编,然后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当前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类别,从而将其与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确保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受幼儿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进行民间游戏的传统过程中,为使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和应用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必须以幼儿的需求为选择标准,从而避免教师为达到自己的教育价值而将生硬知识和技能强加于游戏中现象的发生,进而为幼儿的快乐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大多数幼儿教育机构为激发幼儿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所实施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与传统单一化教育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充分保证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培养幼儿探究意识、锻炼幼儿合作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幼儿教育作为一门艺术,通过“快乐理念”的教学指导,在有效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出适应现在及未来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教育策略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在课程游戏环节,为有效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限定性思维的教育模式,即一方面不仅不能对幼儿的操作环节进行太多干扰,尊重他们想法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进行自由发挥,而另一方面为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可在每个游戏环节为幼儿确立一个主题,让幼儿在主题范围内自由地发挥自身想象,深化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科学设计教育教学内容,规避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从某方面而言,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设置教学游戏时,往往只考虑教育教学目标,却忽视了对幼儿自身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考量,导致游戏设计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预期教育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避免游戏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进行游戏活动设置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充分考虑儿童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体育技能的学习能力,通过科学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幼儿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创设游戏化教学情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为确保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创设游戏化教学情景是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采用的重要战略性教学手段。从某方面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在培养幼儿体育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体育活动效果的最大化发挥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兴趣度的高低对于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故此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进行情景创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即创设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游戏化情景,以此在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幼儿教育作为生命基础教育,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故此在陶行知教育理论“快乐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可把儿童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从而通过对一日活动的合理化规范和执行给幼儿带来更加有效的学习,进而引导幼儿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
[3]陈英霞.自由游戏快乐成长———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智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
[4]钱娜静.自信伴随成长,童年快乐无限——谈日常生活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