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李洪艳
[导读] 培育中职学校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

        李洪艳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成都 610306

        摘要:培育中职学校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参与和长期努力。它关系到中职学校培养品行端正、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成败。本文研究了塑造当今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教育;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我国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教育在于培养完整而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守法、文明的合格公民;在个人能力方面,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对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应对互联网时代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生价值观问题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与普通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相比,他们的社会化倾向明显,是非标准不明确,价值观偏颇,极其脆弱,很容易受不健康的思想的侵蚀。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足:
        (一)行为规范不达标
        许多中职学生缺乏基本的礼仪规范。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安之若素。主要表现在: 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垃圾、破坏公物; 抽烟、赌博;纪律意识不强、缺乏诚信和担当;个人中心倾向严重,爱说脏话,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等。
        (二)理想信念淡化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化现象。许多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缺乏主动性,没有目标,浑噩度日。他们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容易因经济和信息全球化,受到不良思潮冲击,弱化了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三)道德选择偏差
        部分中职学生的行为离经叛道,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甚远,道德价值有唯我性与重利性。社会公德自觉与文明习惯欠缺,缺乏荣辱羞耻、反躬自省的基本道德判断和精神,道德意志薄弱且行为具有攻击对抗性。
        二、中职学生价值观偏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思考
        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身因素都对中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经济现状、当前社会与互联网的思想倾向、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等;家庭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影响主要在于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以及父母对子女的训诫和行为。中职学生出身家庭对孩子精神层面的要求普遍较低,家长教育往往简单粗暴,没有正确的引导;中职院校的教育理念还不够完善,存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割裂问题,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修养差、心理素质弱、缺乏自我意识、缺乏人生目标等方面。因此,培育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社会层面: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中职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领悟、培育、弘扬,在细化、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比如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面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健全制度,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刚性约束力,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约束。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二)学校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育人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做好思政教育,不但要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还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浅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简单易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目标和效果评价机制。定期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观。
        (三) 家庭层面:注重家风、言传身教
        家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优良的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家长应注重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发挥引导性作用。多学习教育方法,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规矩养成。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新时代青年学生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修为,构建正确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追求道德高尚的人。
        总之,中职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参与其中的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各方的积极有为,形成合力。既要从大方向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利取向,又要从细节和小处落实,点滴不辍,务求实效,坚持不懈。只有社会重视、学校落实、家长坚持,学生努力,中职学生的精神面貌才有望焕然一新,其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成型,我们培养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行为文明、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邵军.文化自信视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2020(9):114.
[2] 郑清.中职德育的意义和策略[J],德育研究,2020(3):41.
[3]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13-137.
[4]陈新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融入[J].德育研究,2020(1):31.
[5]祁国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2020(9):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