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超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民安小学547500
摘要:为有效解决当前小学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综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并且要在其中体现新课改的教学方法,验证新课改的教学推进程度。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原本就属于一种较为前卫、较为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要求教师匹配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印证信息技术中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效性
解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的原则来组织实施,并且要紧密依托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兴趣点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培养,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性,体验到新时代背景下新科技对自己带来的帮助。该方法是新课改推进模式中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个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设计全新教学技术
在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中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给予学生充足的发言权和思考空间,避免出现以往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微课堂可以半结构化、主题化的特性,在继承传统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基础上,组织和构建起新的教学资源体系,以实现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例如,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由教学题材相关的,教学片断、教学视频、教学素材、教学评价等部分组成的。它的教学时间较短,但是主题性十分精简突出。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内容设计时,可以将书本上的“默会知识”和书本外的“隐性知识”相结合,进行微课设计。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量化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让学生养成在观摩中模仿,在模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微课易下载、使用方便的特点采用分层化教学模式,照顾到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带动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原本就是一门比较超前的课程,它代表着时代发展进步的速度与当前网络社会的趋势。因此,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深度的培养便会顺利很多。
教师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通过学生的兴趣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进行“word打字”教学时,便可以通过兴趣教学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思考。众所周知,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广阔,如果让初中生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打字,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富有趣味的打字软件对学展开引导与培养,如可以借助金山打字中的“联机比赛模式”来练习打字基本功,亦或者通过“速写歌词”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在此基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寻找班级内其他小组与之进行对抗。通过这样竞赛的方式,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打字兴趣,而且初中生好胜心强,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拔头筹誓不罢休。同时,教师要给予打字速度快的、准确率高的同学一定的奖励。
三、整合教材应用形式,夯实知识巩固练习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深入的表格讲解、设计与制作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判断能力对课程表进行修饰。可以设计花边的修饰,也可以设计背景的修饰,甚至可以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个动态的课程表,让它像时钟一样,一直在走动。随后,为了对学生进行强化与复习,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效果检测。
例如:教师可以从班级中挑选几名学习先对扎实的学生,然后让学生每个人利用5分钟的时间设计出来一个自己感觉最好的课程表。并且要鼓励学生,当设计出来以后,我们班级就用你的课程表,你的课程表就可以为我们班级服务一个学习。此时,学生的竞赛热情会大大提升,而且还会开发自己的想象,制作更精美、更有水平的课程表。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关意见。比如,第一条是一定要在时间限制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制作与设计。第二是一定要完整的体现出课程表的功能和作用,并且要易于识别。第三是一定要让自己的课程表作品有设计风格,且要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经过教师的意见提出,此时学生在设计的时候也会得到更多的灵感和更多的鼓励,进而完成好每一个细节。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欠佳,主要是由于学习内容和教学环境有别于传统课程,但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这种差异,依然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解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问题的关键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以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配合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帅. 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2]黄昌全.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