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管不住自己——关注一年级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吴雪莹
[导读] 小毅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心不在焉

        吴雪莹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学校  

        摘  要:小毅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心不在焉,多次违纪,做作业拖拉,成绩落后。这可能归咎于学生自身的有意注意水平过低,心理承受多重压力;家长的比较心理作祟,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以及班主任的教育不到位、不系统。家校应该重视起来,通过外化心理负担,静化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进行积极暗示;遵循注意规律,渐进注意训练等试图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改善问题。
        关键词:注意力;训练;小学生
        
        一、案例背景
        小毅,男,读小学一年级,成绩偏中下水平。上课经常走神,表情板滞;时而情不自禁地敲打同学,或跑出课室。据他的妈妈反映,爸爸在外地工作,孩子的学业辅导主要由她负责。小毅注意力低下,在家做作业拖拖拉拉,常常到夜深人静。家长对他忍无可忍,家里充斥着怒吼打骂声。她也尝试过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激励孩子,但是效果甚微。她不满地责怪到小毅和他的姐姐差距太大了。
        一天,小毅跑到班主任的办公室主动坦白自己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被美术老师没收了。追问之下,该生表露:“老师,我管不住自己!”他略显疲惫而又无辜的双眼叫人心生同情怜悯。
        二、案例分析
        经过观察,小毅的问题有迹可循,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
        (一)学生的心理影响
        1.有意注意水平过低
        “注意并不是一种认知过程,而是对特定认知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头脑清醒专注的一种心理状态。”[ 刘国雄.儿童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79.
2 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7.]有意注意是不受外物刺激,通过自身有目的、有意志地参与的一种注意行为。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学生可以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2小学低学段的学生以无意注意占主导,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从小毅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注意力低于一般水平,所以才常常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违纪的行为。
        2.心理承受多重的压力
        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小毅在课堂上犯下的各种错误使得他既要面临科任老师的教育,又要遭受家长的批评。屡屡被批评教育,学生自身也感到委屈难受,从而对学业产生无力感,对家长和老师产生恐惧感。各种不良的情绪糅杂在一起,学生的内心也承受着多重的压力,有苦难言。
(二)家长的管教不当
        1.家长的比较心理作祟
        小毅的姐姐品学兼优,而小毅却不然。小毅的妈妈常说:“儿子为什么那么差?像姐姐那么好就好啦,希望他不要再倒数了。”不难看出,因为看到姐姐的表现,小毅的妈妈产生了比较的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也能有喜人的表现,另外一方面又因为得不到孩子的良好反馈而心灰意冷,对孩子动辄打骂。
2.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
        小毅的妈妈对孩子的成绩过分看重。从小毅妈妈的那句“希望孩子不要再倒数”可以看出,因为孩子暂时成绩上的落后使得她感到蒙羞,她迫切地希望改变现状。当家长的热切期望在孩子身上得不到实现时,会感到恼羞成怒。眼中尽是孩子的不足。他们开始想出各种方法来“堵”孩子,吓唬小孩。小朋友出现负面情绪时,他们习惯用高压控制他们,忽略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久而久之,教育效果也适得其反。
(三)班主任的教育缺失
        进入小学阶段,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还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针。班主任掌握着科学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家校沟通得当能把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更大,但遗憾现实却不尽人意。一方面可能是班主任没有过多的精力逐个处理学生问题。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没有对学生进行长期、深入的教育。教育过程断断续续,教育效果未能得到保障。
        三、应对策略
        (一)外化心理负担,静化学习环境
        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马斯洛认为,人具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注意力低下的学生遭受更多的谩骂和责备,心理负担过重,缺乏安全感,影响高级需要的出现。对此,要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

不妨和孩子谈谈,了解孩子的负担,从心理层面上给予学生关怀,从长者的角度引导他们放下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使得他们的安定下来。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任务。
        避免过分地关注孩子。教育专家王晓春说:“人的精神世界,不开放不行,不适当封闭也不行,掌握好开放和封闭的分寸,才能得到心灵的平衡,充实而不拥挤,简单而不贫瘠。”我们应适当地静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尽量控制噪声的影响。一旦学生开始任务,避免用所谓的“关心”去打断孩子。有些长者看到孩子在专心地学习,就止不住上前夸赞他几句,又或是嘘寒问暖,一会儿问“要不要喝水”,一会儿又说“要不要歇息一下”。一些家长适得其反,全程陪伴孩子学习,给孩子读题,教孩子做题,学生学得不好,做得不对时就马上叫停孩子,让其重新再写。这对学生的专注力培养来说无疑是一种干扰。由此注意静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减少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二)明确学习目标,进行积极暗示
        明晰学习的目标,利用任务清单获取成功感。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提及到学龄期要克服“勤奋感-自卑感”的危机。学生长期被评价差等级或者贴上表现差的标签会导致他们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哪怕学生有再多的精力,但是持续面对未知而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容易失去方向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事先和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有何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所知道的要完成的事情上。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可以结合心理老师的建议,共同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行为学习计划。基于“小步子”理论,引导学生用“任务清单”的方式尝试攻克任务,获取成功感,从而增加自信心。
        用积极暗示为专注加持。学生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因贪玩心理作祟而分散注意力,搞小动作。若一味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学生会觉得委屈,也无助于改变问题。这种情况关键是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抗精神不集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积极暗示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有意注意力。试着教学生运用“我不能玩玩具,我要战胜它,得马上继续认真做作业”,“我又溜号了,我要坚持做好,直到完成作业了再去开心地玩个痛快”。知道注意力偏低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学生识别影响他们注意力的事物,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完成好当下的学习。
(三)遵循注意规律,渐进注意训练
        遵照规律,变换学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一节课40分钟要求学生静静地坐着,一个晚上要求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是不可能。一味地揠苗助长逼迫孩子过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反而会降低效率,令他们产生厌倦的情绪。变着花样地学习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使得他们有持续的动力保持专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每15分钟变换一次教学的形式。例如让学生在课堂朗读一段时间后,教师再进行讲授。当学生听久了,组织他们和同学讨论。当学生讲累了,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或者让学生静静地动笔写一写。任何新事物在不断重复后都会变得单调,因此从纵向来看,教师还应该在不同的阶段融入新的类型,反复不断地变化,让机械变得灵动,学生的专注力就会更加持久。
        渐进注意,训练有方。对学生的专注力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必急于求成。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他们能坚持很久,但是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一刻都觉得难以忍受。在学习的路途上,他们会遇到不少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对学生展开有意注意的训练。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可以从5-1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来着手训练。例如有些学生课堂上坐不住,东倒西歪,姿势千奇百怪,我们可以让他们先保持静坐5分钟,时间到了给予他们表扬或者奖励,待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提高静坐的时间。如此下来,学生就能比以往有所进步。
        我们还可以从五官上对学生的专注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听闹钟的滴答声数数,第一次可以是念3分钟,第二次可以是念5分钟,每天坚持念一到两次,时间久了学生的听觉专注力会增强。我们也让学生去走迷宫,一开始可以是难度低的一到两分钟就能走出来的,之后可以逐渐增加迷宫的难度,学生的视角专注力也便逐渐训练起来了。
        四、辅导效果
        经过家校的配合,一段时间下来,小毅有了不少的进步。在学校方面,小毅离开随意离开座位的次数少了,在课堂上看着老师的时间长了,回答问题的次数也由无变为有了,由“一次”变为“多次”。有一次下课,小毅还主动去问同学借课堂笔记去抄写。据家长反映,在家中,小毅作业“战斗”到深夜的次数大大减少,风吹不动的问题也有所减缓,但精神涣散的情况仍有出现,学业成绩还没有较大的提高。但总体来说,小毅“管住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注意力方面,初见成效。相信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出小毅更持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朱永新,孙云晓,刘秀英.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一年级孩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3]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