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霞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 438700
摘要: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长期积累,只有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尽可能多的确定像语文阅读,才能够积累一定的语文作文创作素材,学生的作文创作思维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熏陶和影响。最后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提高学生作文创作的质量和内涵。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充分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作文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作文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阅读对于学生作文思维的训练作用。对于阅读这一方面的理解,为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视角来进行。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尽可能的去进行有利于做能力提高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以正确的阅读方式来进行作文思维的提炼,才能够高效的提高初中生的语文作文能力。
一、初中阶段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分析
首先从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能力来看,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不仅思维非常新颖,而且在作文当中,也非常能够把握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为自己的作文添加色彩。但是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叙事方法都掌握不到,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整体性的思维,而是在东拼西凑。从情感角度来对这些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的时候,也很容易发现,有非常多的学生在作文创作的时候都是在无病呻吟。第二,从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来看,在每一次学生完成了作文创作之后,语文教师都会选择几名优秀的同学来将他们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级内部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其他同学借鉴优秀同学的有利经验,然后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但事实上,在教师短暂的范文朗读过程当中,很少有学生能够把握其他学生作文创作的精髓,然后将这些优势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创作活动当中。除此之外,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常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也只是口头的建议,并没有真正让学生的阅读行为落实到位,这也影响着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注重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积累
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学生经过长期的阅读知识积累,在其他作者思维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作文创作思路和体系。所以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建议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更需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落实到位,让学生真正的去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打好前期基础。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一周的教学工作当中,都为学生预留2~3节语文课,在这2~3节的语文课当中,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语文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把握每个学生的阅读书目,都是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避免部分学生在借助这样的机会去看一些语文学习无关的书籍。除此之外,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进行一些阅读篇目的推荐,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一些电子阅读。以这样的形式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思维能力训练。
(二)注重阅读和写作结合,不断磨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不能被独立的剥离开来,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去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又不断激励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只有通过这样双向的结合,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延伸到写作能力的训练方面。比如说初中教学课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作者描写的是一个受封建文化荼毒思想过于迂腐的落魄秀才这样一个人物,在文中用“青白脸色。”还有穿的是破烂不能干活的长衫等一系列外貌描写来体现孔乙己贫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其中一些段落的仿写,运用作者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方式,来进行简短的作文创作。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表现孔乙己最后腿被打断的悲惨命运,通过他人的语言,表情来讲述故事。短句和拟人手法用的也十分恰当,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仿写训练,用自己的角度描写自己家人或者朋友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作,试着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物会更生动。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也尽可能多地去进行作文练笔,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读写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通过落实学生的跨越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当中去进行作文练笔,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温雪英.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教师,2017(33):37-37.(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论文来源:《大东方》 2019年6期
[2]刘妙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v.1(16):108.论文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