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杰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学
摘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重视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拓展语文空间。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重视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拓展语文空间。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一、以备好课、上好课为准则,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对每篇备讲课文,扎实学习研读,抓住重点备课,并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讲解,切中课文要害,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理解。语文老师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在详细了解学生和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语文美学培育。比如,通过开展“枯藤老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街小雨润入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古诗词的美学教育,让学生感知古诗词优美的意境,净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的决定教学方向,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多动脑筋,多观察,多思考,尽量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换看法,发表不同见解。同时,积极激发、启迪、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耐心主动地听讲,积极回答,这样才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有长足进步。
二、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
三、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3.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读书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故事会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们懂得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日记,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