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骆远新
[导读] 近年来,绘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起来

        骆远新
        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广东 河源 517300
        摘要:近年来,绘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起来。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绘本教学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熟悉课本内容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通过对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符合教学需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绘本教学模式。
        关键词:绘本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引言:绘本教学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图文结合的叙事文体。其因图文兼备的教材内容、生动形象的知识展现,以更为激发人们兴趣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内容的渗透与传递。对于内容较为抽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绘本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内容被接受程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知识、领悟内涵。
        1、教师指导的方式初步解读绘本故事
        绘本教学因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为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增添了一些灵活之气,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与融洽。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学的内容比较沉闷,更倾向于抽象的概念的传递。例如,在进行统编版四年级《合理消费》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会为学生讲述什么是合理消费,怎么样去注意合理消费,错误的例子是什么样的,这种使用语言无法详尽表述的问题和答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缺乏实际生活的引导,无法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将《合理消费》的概念以及相关的问题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如何通过自我生活的观察进行个人消费观、消费理念的构建,通过观察他人的生活,进行对比,讨论对于不同生活,生活消费会产生怎样的差别。
        绘本教学的宗旨是以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认知与思考进行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内容。
        2、创设情境,让孩子快乐学习绘本故事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绘本与生活的联系可以通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行联系和融合。例如,在进行统编版4年级《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于父母究竟为自己操了哪些心,做了哪些事,往往界定是模糊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进行情境的创设,根据绘本内容,以时间线为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早上起床之后,“妈妈准备着丰盛的早餐”、“爸爸准备送我上学”,这一系列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想想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让父母担心”、“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他们会更加开心”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和引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处于引导和辅助的地位,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及知识的延伸学习,对于学生出现思想偏差的情况,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针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绘本故事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有效运用是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和教学宗旨。因而,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思考的。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绘本的阅读,由自身角度出发进行绘本故事的重新演绎与解读,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知识内容的理解。通过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分析故事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继而引发学生对自身的反思,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4、利用课前表演的方式,学习绘本故事
        绘本故事,是以故事为载体,以知识为连接的新型教学模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走向。因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让他们产生共鸣、产生联系、产生情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体验,学习效果会更加提升。
        通过引导学生对绘本故事进行演绎,进行改编、续编等,让学生更加融入到绘本角色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小游戏或互通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绘本中的人物“活”起来,甚至与学生成为朋友,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对体验感也会更强烈。
        5、绘本唤起个性学习和体验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小学生绘本教学来说,学生对于绘本的学习和认识同样因为个人自身原因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欣赏方式。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应当在把握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个人意识,让学生以个性化学习方式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绘本学习。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演绎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绘本角色,体会到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和内容,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个性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对于个人认同感与个人情感抒发有着一定的需求。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是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利用绘本教学,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学会直面自己、审视自己、展现自己,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创造能力。
        结束语
        绘本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应作为简单的教学道具,而应当作为打开学生心灵大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的重要渠道。绘本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展现,将课堂中所学的内容真正与日常生活、学习相融合。教师在利用绘本教学方式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堂知识与绘本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此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行为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叶燕平.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班主任, 2020(8).
[2]张应林.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三).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