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文
贵州省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
摘要: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诱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师生间互动的效果。因此,优化提问方式、探究提问策略凸显其重要性。结合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为学生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总结并分析问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一)问题表述模糊
提问是教师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输某个问题,据了解现在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问题描述模糊就是当前最大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问题描述不清楚,甚至向学生抛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根本摸不清头绪,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使学生分不清问题的主次,影响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不利于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
(二)提问后缺少足够的等待时间
据了解现在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的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问倾向于教师主导,没有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学生缺少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或者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从而形成“我问我答”的模式,影响学生作为提问问题环节中作为主体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使很多学生都不能全面思考并联系学过的知识点,影响提问的真实目的。
(三)提问过于空泛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上,当前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的一些教师设置的问题较为空泛。设置的问题没有以学生为主,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导向性。由此可见,现在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的小学语文课堂采用“提问式”的模式是不科学的,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讲授,主要是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提问过于空泛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四)对学生回答内容的评价单一
在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一些语文教师简单的认为学生能够回答出老师的提问问题就可以了,不重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通常采用简单、直白的评语,比如“回答正确”“说的很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准确”等,这样起不到评价的根本作用,不能让学生有愉快的参与体验,从而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一)合理设计问题内容,注重问题真实性
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堂提问作为巩固、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青蛙卖池塘》时,让学生理解故事的重点内容,再为学生讲解青蛙卖池塘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在课堂上教师要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青蛙邀请谁来看了池塘?池塘最后有没有卖出去?为什么没有人卖青蛙的池塘?再如,小鸟看池塘的时候为什么会说树木少?蝴蝶为什么会说花朵少?小兔子为什么说池塘的路少?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到课文的重点内容,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一些总结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达读后感的问题,如:通过青蛙卖池塘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独立自主发言,不但锻炼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给学生提供思考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组织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如,在学习《枫桥夜泊》的课堂上,教师设计相应的问题“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提出问题以后留给学生三分钟至五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问题,通过文字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思考以后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围绕诗人“愁”的情感回答的,有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三)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设计层次化的问题
学生与学生之间掌握知识的能力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在《纸的发明》一课中,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细节性知识的能力,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基础性的问题,比如“造纸术改造以后采用的基本材料是什么?”。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国造纸术经历了哪些改革阶段”。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回答问题,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能够提高提问的广泛性。
(四)做好提问结果的评价
评价作为课堂提问环节的最后部分,很多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提问结果的评价,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问题的重点,更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肯定、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但是也不能忽视学生回答中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反思问题、改正问题才能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评价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教师用引导性的词语进行指导,比如,共同探究或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反思,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改进问题。
三、结语
新课标要求课堂提问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扩散,更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尊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必要的课堂提问,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运锋.运用课堂提问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新教育,2021(10):51-52.
[2]张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略谈[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8.
[3]贾伟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1(05):109-110.
[4]李宝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提问的引导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2):13.
[5]高贤琴.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05):58.
[6]高琦.浅谈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1(12):23-24.
[7]陈衍茶.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175-176.
[8]贺培培.谈左权小花戏《打樱桃》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3(12):122-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提问有效途径》——以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B1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