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蕙菱
[导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

        李蕙菱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学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教学强化学生阅读意识,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都属于一种静态式的教学,教师们在教初中生语文阅读时,一般只看重文章客观表面的一些写作结构、特点和中心思想,对于阅读鉴赏的教学也只是一些表面的解答和理解,没有带领学生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想探讨与见解交流。这种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程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还会使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一个合理的、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带给学生们更多阅读乐趣。 。
         一、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单一的,基本上是采用教师备课的方式,即教师们在课前先将文章理解与分析一番,并进行记录,然后在课上直接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对同学们进行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导致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知识,以致于他们在上课期间没有精神,对语文阅读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们感觉学的很费劲,而教师们也会感觉教的很辛苦。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缺乏有效性的。
         1、教师们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一堂语文阅读课的有效性、完整性都是从课前准备开始的。然而,现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这一门课程时都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他们在教授之前,没有很好的制定学习目标,并且没有预先为学生们进行文章内容的指导,导致学生对文章没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阅读文章时更没带有一定的目标,只是盲目、粗糙的对文章进行了大概的浏览。
         2、对学生的指点较少
         在上课时,教师们对学生语文阅读的指点较少。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们只是单纯的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讲解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简单的记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和内容结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以致于学生们对文章没有更加深层的理解。


         3、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师在教授完语文阅读时,没有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使得学生们只是对所学的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看法,对与之相关的知识却一概不知。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很难通过语文阅读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像力,会使他们对语文阅读失去热情。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准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为学生们制定学习目标;二是在课前教师们应对学生们预习文章进行指导。一旦学生们有了学习目标,他们在阅读时就会有一个方向,不会盲目的浏览。制定学习目标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还可以使他们能够对文章有更好的认知和分析,更能品味出文章中所蕴涵的美好,使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有更大的提升。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们可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们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文章段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方式,使他们在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之前先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及方式,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感受并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以便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体味文章所带来的美和精神思想。例如在教学《捕蛇者说》这篇古文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者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和写这篇文章时的时代背景,这样的话,能让学生更有效地进入文本,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了。
2、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有效性。
创设阅读情境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立足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素材,给他们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阅读,让他们产生阅读欲望,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如在进行《海燕》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学生对海燕的印象一般是在海面上飞翔的情景,因而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难以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海燕有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乌云密布、海燕飞翔的画面了解文章中作者对表达的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3、 小组合作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初中语文教师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的不同,把学生合理搭配分成几个小组。在阅读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各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完成任务。由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他们在阅读时表现的都非常积级,进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前,先给他们展示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文章中用了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探究,最后通过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济南冬天的理解。
4、开展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编课本剧、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等,通过活动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他们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和阅读技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语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阅读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教学强化学生阅读意识,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