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敏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驯乐苗族乡中心校 广西 河池市 547109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应用,可以切实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起到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而且,在不同教学情境的引领与驱使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应以情境教学法作用发挥为载体,加强对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各类鲜活性、生动性、探究性教与学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在生活实物、模拟场景、影视资料、音乐元素、游戏故事等情境元素的感染下,获得认知能力提升与发展需要满足。通过情境教学法作用的凸显,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充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作用
所谓情境,主要指以辅助时间、空间为载体,而构建的真实性、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的场景。其主要包括:社会情境、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戏剧情境、规定情境等。而情境教学法,则主要指以具体教学活动为引领,通过对诸多情境元素的开掘与利用,使其与学生实际与教学需要紧密关联起来,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必要性教学方式。其可以切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与策略的不足,为学生更好学语文、用语文诸如新鲜血液,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魅力,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为促使语文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保证。这使得以发挥情境教学法作用为导向,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且更利于语文学科育人效能的凸显。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新课改引领下诞生的一种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其可以从不同领域满足小学学生的语文认知发展需要,使语文教学效能得到切实增强,更利于对学生认识夙愿的释放。一方面,由于小学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以致其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深奥、抽象的语文知识、问题、内容等,往往会因为难以理解而挫伤学习热情,语文教学的预期育人目标自然难以达成。另一方面,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特性所限,使得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渴望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相互之间的交流来感知其内涵与魅力。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为学生更好学习搭建了平台,为学生核心素养塑造提供保证。这使得加强对情境教学法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且更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完备认知体系、健全完善人格的培养。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学生的身心特性,使得其普遍对游戏、扮演、竞赛等活动比较感兴趣,且更希望在趣味性情境内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而将游戏活动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蕴含娱乐性、趣味性特性的教学情境内开展交流、互动,获得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理解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或者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对教学方式适时进行创新、优化,创编一些趣味性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获得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思想认识的延伸拓展。例如,在开展“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自主模仿狗熊和老虎等动物,用最为形象、逼真的方式来展示不同动物的特性。并尝试给不同动物配上辅助性语言,做“自我”介绍,在丰富且鲜活的游戏情境内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以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借助趣味性教学情境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对语文教学效能的强化。
2.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载体,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与衔接中更好学习语文知识,逐步提升语文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蕴含生活性特质的知识教学时,可以以生活素材为辅助,创设出真实、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在触摸、观察、探究中优化课堂生态,拓宽语文教学的路径与内涵。而且,这些真实生活素材的引入,也可以弥补教材内容实践性不足的缺憾,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深度塑造。例如,在开展《春晓》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辞藻、丰富的内涵与饱满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多次品读、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春天早晨的校园,和学生一起边朗诵诗歌边观赏校园春景,慢慢体味“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优美的意境。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切实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生命力,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3.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
进入新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一些网络媒介、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且更利于对直观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化教学情境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给予多元刺激,为确保教学效能增强给予保证。针对语文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抽象性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介对其进行直观展示,促使学生在观摩、探究、研讨中交换意见,碰撞思想,实现对于教学形式的充分优化,为教学目标达成提供助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一些辅助性教学资源、素材、视频、图画等的开掘与呈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组织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丰富其情感与认识,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质获得切实展现。例如,在开展《去年的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展示与课文写作背景、情节内容有关的辅助视频,引导学生在观摩、了解、感知中进入课文情境,感知课文内涵。待到学生对课文获得初步了解后,在即时设问:是什么因素让大树和小鸟分开的呢?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开展精读,在读与思中深入把握蕴含课文之中的思想与情感,获得综合素养塑造。利用直观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强化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
三、结论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显著优势与积极作用,更为贴近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也更利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激活、学习兴趣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发展性,教师应以情境教学法作用发挥为驱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判与学生实际的关注,将诸多鲜活、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场景、资源、素材、工具等灵活引入学生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教学情境激发、调动、刺激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投身不同知识学习研究,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高效协作中深度探究语文之价值与内涵,获得综合素养的塑造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借助情境教学法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关乐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辞赋,2019(10):226.
[2]袁双桃.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83):51-52.
[3]高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9(28):20-21.
[4]邵建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2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