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 郭维先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我国中小学从教育制度到课程设置都在进行改革和创新

        郭维先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育红小学  563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广,我国中小学从教育制度到课程设置都在进行改革和创新。面向未来的学生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思维能力在情感教育中逐步获得提高。情感教育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心理建设和知识能力的双重培养。让学生在情感的指引下去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对于文字和语言的感知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将在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实施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对学生价值观、人身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通过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教育的进步,教法的创新,值得深入研究,大力推广。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可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总结能力和语文关系密切。语文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么抽象,语文学习的关键点是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共鸣。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需要学生借助字、词、具的积累,完成思想感情的升华。学生自身感情充沛才能够更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感情,才能在阅读之后有所感悟,才能理解文章的意图。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挖掘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要充分认知到情感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启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丰富的视觉和听觉角度,为学生快速点燃情感的火苗,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真正走进课文,理解作者,读懂文章,有所感悟。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才能够学到真本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激发情感的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设计教学过程时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出发点。教师应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保持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1】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或者是从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延伸出来的内容,能够较快得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去感受情感的共鸣和思考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现。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备课阶段利用互联网资源,整理出有关于圆明园的这段历史资料,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出来。通过视频带给学生视觉的震感。之后通过精读课文,将文章中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进行对比阅读,在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的同时,激发出学生们内心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和不忘国耻的民族情节。学生的情感越浓烈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对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越强烈。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实施情感教育而有了显著提高。
        2、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熏陶和感染学生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情感修养,用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去熏陶和感染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自己都不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只是基于课文本身去讲解,甚至带着自己的偏见,态度严肃、面无表情的去讲课,学生的情感是不可能释放出来的。只有教师自身具有一颗开放的心态,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倾注感情,为了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善于观察和发现课堂中学生的情感变化,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时的引导。这样的教学会促使学生带着感情更快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3、积极开展课后评价,给予学生情感支持
        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独立思考,用心感受的过程,不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后同样也要进行情感教育。教师通过积极开展课后评价,给予学生情感支持。这种情感的支持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进行客观的评价,该表扬的及时表扬,需要鼓励的适时鼓励,需要纠正的给予指导纠偏。教师在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对自己的情感产生客观的认知。
        例如,在完成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发送至课后作业的班级微信群内,教师进行在线点评。这样的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角度进行指导,又可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均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慢慢获得的,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小学教师深入研究,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 王彬.??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