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吴星依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吴星依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 264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中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完成优秀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加强个人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本文将针对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渗透对策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为实现更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建立人格、树立伟大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教材、阅读与写作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在言行上为学生亲自示范,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作者在不同的文章中也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不同内容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德育因素的挖掘,并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引导其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实现不断进步[1]。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先针对课文的作者及其生平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其经历的历史事件或者伟大事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其心怀天下的情感、高尚的精神品质、伟大的志向等,在了解其精神世界后,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在脑海中留下相应的印象,成为自身发展的楷模。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突出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着重分析作者在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伟大志向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够接受思想道德的洗礼。在课文内容的教学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针对作者的精神品质和千古留名的结局进行综合分析,让学生了解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的精神思想和伟大行为将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即使已经不存在于世的人,也能够通过自身的高洁品质被后人称颂,体现优秀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二、在阅读与写作中铸造德育内容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带领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德育精神,在写作中加深理解,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和理解,除了教材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样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选择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文章作为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思考,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的观点,体现出的优秀品质。部分故事中的人物能够从正面、反面的角度体现出优秀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精神上向学生传递德育信号。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而表达出优秀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作文中,突出的精神主旨往往能够成为这篇文章的闪光点。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引导其将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体现在作文中,引导学生在对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的情况下,写出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思考价值的作文内容,不仅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具有突出的帮助作用,对于加强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在情感上培养传统美德
        德育教育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也同样重要。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其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直接向学生灌输德育内容,枯燥、单调、强制性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反感。部分学生往往能够说出大量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却做不到,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在情感上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教师需要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其教育方式,以个人情感为突破点,争取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在情感上培养优秀的传统美德,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其敏感点,通过语言沟通等方式实现情感的沟通,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通过讲故事、看视频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于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产生共鸣,并在此情况下教会其做人的道理,告诫其需要具备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坚强勇敢、坚持不懈等多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情感上理解爱情与亲情的伟大,帮助学生立德树人,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四、在言行上为学生亲自示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状态,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会在言行上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因此,学习的环境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3]。为了让学生立德树人,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亲自示范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引导其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细小的行为习惯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需要严于律己,保持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不仅需要在思想观念上强化自己,认真学习各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并付诸实践,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容,尽力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优雅的谈吐,是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深度。当教师的能力水平达到一定优秀的境界时,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产生崇拜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学生会在日常言行中以教师为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具有突出的贡献。
结束语: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育力度,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项内容中。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德育思想的引领和德育精神的熏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价值观念,成为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英.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76-77.

[2]张晶.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20(A5):57-58.

[3]赵娟.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