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小学,236800
摘要: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就是,将思维结合图形进行整理的一种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简洁的梳理思路,更够更好地把握方向,掌握写作方法、运用收集的作文素材。而且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具有可视性的语言,熟练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记忆力。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表达出来的思维工具。在学习生涯中,小学是最开始接触习作时期,所以在该阶段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年龄和视野见识不足等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难免对习作存在畏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需要先理清自己的思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的思维观点,加以学习运用,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个思维特点。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与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选材,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当他们拿到一个写作题目时,关于题目相关的素材选择,其不知道该选择那些素材,怎么让这些素材进行结合,并如何去表达,怎么样去描述,在题目范围内可以讲那些内容。所以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写作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我的可爱校园”这一主题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我们在学校中有老师有同学,还有所看到的花草树木,桌椅板凳等等物品,那你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一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哪个人或那件事让你觉得难以忘记,这些都是可以写的,这样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此外,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规划布局,能让学生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整体思维,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的纪录,提取关键词,确定文章框架结构,再将选好的素材填充进去。
例如,在进行“我的美丽家乡”这一作文训练时,首先可以明确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就是美丽家乡,之后围绕这一主题提取其中的关键词,美和家乡,然后划分人、物、景由此确定文章架构,在确定其中想表达的细点,再进行素材的填充,最后结合自身的感触想法,这篇习作题的基本框架就能得到明确。
(二)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集中力和注意力凝聚时间都比较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就不能将重点进行较好地传达,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想办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而思维导图是以简单图画的方式来整理思维,对于小学阶段的同学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保证习作课程发挥出其根本的作用,就要提高学生对习作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创立良好的想象空间。
思维导图是一个具备明丽且多样化色彩的想象图片,可以通过自身联想的方式,让学生在简单的学习中就注意到其中的特点,并且找寻到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学习方式,由此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思维导图的形式较为新颖,学生在开心学习过程中,可以勾勒出文章的基本构架,从思路不清、无话可说的困境中走出来,破除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畏惧情绪。此外,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让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就围绕着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主要强调发现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部分与个人经历过程中较为独特的部分,帮助学生明确其写作内容,慢慢地确定学生的写作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思维风格。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写作思路,填充写作内容
人们发现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经常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下笔,该写什么,从哪里下笔,如何去描述,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其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研究。学生在制定思维导图时,也能发现自己喜欢的题材,学生就会去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在他们自己去探寻阅读的这个过程中,就会得到大量的知识储备。而当学生读了大量的材料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表达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所学到的、所看到的事物,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无意间就增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其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以及表达形式。
(二)用思维导图对习作例文点评,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习作例文进行点评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评讲过程中,小学生可以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学生在进行思考之后的练习中,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练习,然后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因此,教师会非常重视习作的讲评。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用思维导图进行点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向充分了解作文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作文的亮点进行分析,在进行作文点评时,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精点分析。例如,在对部编版高年级小学语文中的《在柏林》进行点评总结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喜欢的写作内容提取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填补到思维导图中,接着再利用思维导图的分支,将《在柏林》中作者运用到的手法和描写进行分析。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更加精确地把握习作内容的选择和使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综上可以得知,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可视化的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应该合理且完善地运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中的运用,灵活地将习作知识和图像、符号有机结合,将习作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把握习作的大致内容和思路,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思维导图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蒋志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99.
[2]张立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5(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