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
延寿镇中心小学 150700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词,各科教师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写进自己的教学目标,以此来顺应教育的改革。阅读是学生学习、认知、思考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设计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主观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四大方面即: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又分为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高雅的言谈举止这6个层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合理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结构,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合理的引导为学生的思考创造了有利契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五年级《望月》是一篇优秀作品,集散文、诗歌、童话于一体,记述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紧扣“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月”来引导学生走进、感悟文本,如:在学习第一段时,
师:(播放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说出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并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
师:(出示图画)“同学们看一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边看边听,感受图画中的意境。又如: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背景)假如你就是作者,现在甲板上只有你自己,你静静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大自然的风和雨……让我们张开幻想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啊飞啊。”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不仅丰富了情感体验,还在想象中感知到了大自然的美,从对月景美的喜爱迁移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升华了主题。
二、在阅读标题中质疑,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阅读的标题不仅是内容的概括,也是“文眼”所在,标题命题的种类繁多,如:以时间命题的、以事件命题的、以地点命题的、以线索命题的等,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标题、从标题上找出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例如: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牛肚子怎么旅行呢?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的阅读才具有针对性。又如:在教学六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生甲:““诺曼底”号是怎样遇难的?”
生乙:“当时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生丙:“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解疑’,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阅读课文,相信大家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当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已然了解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威严有力地指挥,以及感受到他舍己为人,高度的责任感,从而突破了重难点。
由此可见,任何类型的课题都能从中找出质疑点,用这种方式,不仅是阅读的内容变得富有逻辑性,还为学生语言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整体感知阅读内容,培养文化感受力
语文阅读,其实就是学习汉语这门语言,而语文课程就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感受力,使学生对优秀的祖国文化产生自豪感及认同感。例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阅读材料,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并用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满怀激情的向读者展示了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通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又如:《精卫填海》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体会精卫鸟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坚定不移的信念,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深刻挖掘主人公所体现的精神,或是通过阅读去了解、认识中国的地大物博。此外,教师还可借助新颖有趣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如:在学完《望月》后,教师组织了收集有关月亮诗句的活动,并将学生收集的诗句进行了汇总,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让人魂牵梦绕的故乡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清幽宁静的林中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大气磅礴的海上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苍茫旷远的雄关月……既对阅读进行了拓展,又传承了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有利之势,教授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方法,以此来使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教师要重视引导的合理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阅读标题中质疑,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整体感知阅读内容,培养文化感受力,将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使学生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登峰.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写算,2020(36):157-158.
[2]于冬丽.探析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智力,2020(34):25-26.
[3]李娜.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A].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3)[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