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杨帅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下阅读教学占据重要位置

        杨帅
        河南省息县第八小学  河南信阳  4643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下阅读教学占据重要位置,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语言应用水平。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高年级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教师不会再过度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语文属于语言类科目,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从而更好地借助阅读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此项学习也是基础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改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进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活动进行开展。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教师没有随机应变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长时间以来,这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2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最佳时期,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会对阅读具有较大的兴趣。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学生明显缺乏阅读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开展阅读教学略显枯燥,使学生阅读教学缺乏兴趣。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符,并且在教学时仅仅依靠教材,没有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常常为学生详细地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情节,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从而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当前小学生学习压力仍较重,缺乏阅读的时间,如果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在阅读上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而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2.2缺少对阅读教材的理解
        小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之前,缺少对阅读环节的课程设计,而且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通常从网上或相关的辅导教材中随便选取一个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讲解,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教师没能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学生起到引导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对阅读内容进行透彻的分析,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对学生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2.3学生主动能力差
        小学阶段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化意识,学习主动性较为薄弱,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也加快了信息和知识传递,不断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通常情况下,学生都有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为了减压,开展了一系列减压活动,充分利用电子产品,进行打游戏和阅读电子书籍,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致使学生的控制力下降。
        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3.1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期,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并按照研究情况规划教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指标。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需求加以了解,从而确定自己应当选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工作时搜集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影像视频、音乐和文字资料,为学生讲解牛郎织女感人的爱情故事,创建阅读情境,学生受故事感染力吸引之后会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与牛郎织女有关的影视作品,在放松学生身心的同时,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3.2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在教材基础上开展的,对此,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进而有效把握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如,教学《匆匆》一课,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问题:文中的“匆匆”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如何解答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3.3创设语文教学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组织者还是促进者,所以教师需要将更好的教学指导提供给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上来看,通常情况下,难以正确理解抽象事物。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的学生通过学习资料搜集到,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断观察,选择学校要求的教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教材中合作交流的素材深入挖掘出来。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角度上来看,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促使知识更加形象化,使得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3.4改变语文考试的评价方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我认为改进目前的考试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考试不是指挥棒,而是效果的测试纸和新课程的风向标,我们的语文考试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开放“包容”,比如,主观题不能只设唯一标准答案,要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个体留足思维发挥空间。同时,具有导向作用的考试,必会督导教师摒弃课堂“独角戏”“满堂灌”的包办教学模式。
        3.5鼓励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点,针对阅读内容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意识见解,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好的阅读方式。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使用熟悉的阅读方式与思路,激励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采取针对性的阅读练习,为学生制定有关的阅读计划,采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后,教师可以询问是否有学生自愿与大家分享阅读思路,教师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阅读思路,在学生讲解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感悟,对其进行思想点拨,将教学知识的情感与意义进行科学化的诠释,促使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继而提升语言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述《黄山奇石》时,学生对于语文课文的内容具有多样理解,有的学生感受到黄山的壮美,有的学生体会到感受到奇石的趣味,从而对黄山的景色具有独特的见解,学会多样化的景色描述等,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从而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健.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20(15).
        [2]刘文君.新媒体语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20(8).
        [3]陈梅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