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付艳丽
[导读] 分层差异教学是基于“以人文本”理念下的一种全新教学策略

        付艳丽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分层差异教学是基于“以人文本”理念下的一种全新教学策略,其旨在通过对学生之间认知差异的切实关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参与、全面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特性的层级内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需要的满足。而将分层差异教学融合至小学数学教学,则可以为每一个学生高质量、深层次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认知能力提供铺垫,使教学活动开展呈现差异化、针对性特质。既有效发挥了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势,又切实尊重了学生个性意愿,势必将小学数学教学推向全新高度。因此,根据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差异与个性特质,教师应加强对分层差异教学策略的应用。并通过对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科学设定教学目标、问题、活动、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使层次化、分类性教学活动的更好更为贴近学生认知现状,为学生认知潜能激活与综合素养塑造提供铺垫。同时,在分层差异教学的驱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也会得到切实凸显,更利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兼顾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预期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路径;探析
        由于小学数学在知识特性上普遍有着较强的复杂性、深奥性、抽象性、宽泛性,且不同学生之间在认知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特异性,以致面对一些具有发散性、延展性的数学问题与教学内容,总有一些学生会因为理解不深、感知不足、判别不够而陷入认知倦怠,数学教学的预期目标自然难以达成。而分层差异教学的显著特性,使得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且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而且,就实践效果而言,分层差异教学的价值也更为重要:一是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发挥的机会,以切实明确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人生定位,真正找到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感与幸福感。二是可以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以切实拓宽教学路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三是可以切实凸显“以人文本”理念的内涵,帮助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切实了解学情,为教学任务、活动、目标设定提供参考。因此,为了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切实满足,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分层差异教学的实施,并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判与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深入、充分分层分类,设定出符合各层次、各类别学生认知特性的教学目标与问题,要求与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与思辨,参与与协作中逐步突破认知困境,以达到切实提升教学效能、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提供均等发展机会,构建分层差异教学生态
        就实质而言,分层差异教学虽然追求教法的差异区别,但又兼顾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其旨在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并借助对不同学生认知差异的关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并在自主思考、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协作互助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差异教学时,应切实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现状与个性特性,并对其科学、合理、充分分类分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辅助性分层目标、分类任务,让每一个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积极参与至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以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分层差异教学生态内更好提升自己。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更为自主展示与积极参与的机会,营造出宽松、欢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从不同领域来激活各类学生的认识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中更好实现自己、证明自己。例如,在开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三组算式:10×1=、19×3=、88×5=,然后让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自主运算,以慢慢培养其数感、运算能力。而在学生获得一定认知,找到基本规律后,再组织其分享交流,并由不同层级的学生予以补充完善,接着由教师予以点拨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助、研讨,让各类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认知迁移。


        二、切实优化教学策略,统筹各类资源素材,打造分层差异教学模式
        由于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性、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不同,其在完成分层分类任务时,势必都会出现诸多困惑、面临一些挑战。而教师在实施分层差异教学时,则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调控、各类资源的统筹,并将其灵活迁移、融合至学生视域,为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深度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助力。而且,在各类教学资源的引领与驱使下,学生完成分层分类任务的自信也会逐步确立,其自会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问题的领悟而逐步体悟数学之魅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视域必将更为宽泛,分层差异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也会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开展“认识东、西、南、北”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若干地图张贴于黑板,并创设问题情境:小红帽要去看望外婆,出门前妈妈告诉她路线,说外婆家在一片大森林的北面,小红帽只需要走过一座桥再穿过森林就会到外婆家,而大家都知道,森林里面有大灰狼。那么,小红帽如何走,才能避开大灰狼呢?进而组织不同层级、类别的学生根据地图来确定小红帽的行进路线,让其在寓教于乐中认识东、南、西、北。而且,对于不同层级学生所提出的方案,由全体学生集中论证,再由教师最终确定其可行性,使不同层级学生在思维碰撞、互帮互助中高效参与数学学习,提升认知能力。
        三、科学落实教学评价,结合学情激励引导,完善学生数学认知体系
        教师在分层差异教学中对不同层级学生的评价与引导质量,直接影响着其认知发展,对小学数学育人目标的达成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层级学生在分层差异教学中的表现与反应,做好对其评价、指导工作的开展。借助必要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其找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定位,促使其认知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思路的完善,学习问题的弥补。而且,针对不同层级学生所实施的教学评价,势必更为贴近去认知需要,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开展“旋转、平移”教学时,教师可以为每一层级学生提供一定难度的图画,让其自主对手中的图画进行旋转、平移,并画出对应的旋转图、平移图。在学生完成后,针对不同层级学生完成情况,在点拨中对其进行鼓励与肯定,让其按照教师指导继续完善。这种以激励为导向的分层差异评价策略实施,无形之中激发了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自信,其思维、认知也会更为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致自然更加高涨,学习领域的不足、问题、缺憾便会慢慢得到弥补。这种“以评促学”的分层差异评价手段应用,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为了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以切实践行“以人文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与育人使命。教师应以分层差异教学为引领,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深度开掘、高效构建,并结合不同层级、类别学生认知现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类别,并落实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机会、创设宽泛生态,让学生在同学帮扶、教师引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缺憾、切实弥补自己的学习不足。借助分层差异教学作用的发挥,来提升教学效能,塑造学生素养。另外,根据不同学生在分层差异教学中的表现与反应,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并适时调控教学策略,切实延展教学路径,充分落实教学评价,以逐步激活其认知潜能、培育其学习兴趣、促进去认知发展。让分层差异教学更好作用于教学效能提升,更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奕辛.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29):68.
        [2]李赞.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究[J].家长,2019(20):23-24.
        [3]杨焱.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路径[J].考试周刊,2018(42):99.
        [4]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