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陈金华
[导读]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陈金华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学


        摘要: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本文就从初中语文教学出发,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与方法的体现。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有哪些策略呢?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不自觉的参与其中,在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下,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渐渐的萌生了。课堂上师生紧密配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自然会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①将这篇童话故事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②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③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④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⑤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更新语文教学方法
        教师一定要走出自我教学的困境,从固化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尝试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有许多,除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可供借鉴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经验和方法,依据于语文课程及内容的特点,找到新的捷径。这样不仅自我的教学水平能够提高,学生也能获得更新颖的学习体验。
        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是“学会”而是“会学”,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或假设、或联系。这些方法都来自思维,并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比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同是写景抒情,但是写作的角度不同。《岳阳楼记》表现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醉翁亭记》则是通过写景表达当时士大夫寄情山水、闲适悠游的情调。语言优美是二者的共同点。
        其次,教学的科学性,还应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比如学习小说,要注意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第一步先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步分析故事情节;第三步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第四步根据人物的分析、情节的发展、环境的描写,归纳出主题[2]。
        三、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每堂课上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却很少有教师对提问的艺术方法进行研究。不科学、不合理的提问是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的,还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过度紧张的状态。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平等的、互动式的,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问题要提纲挈领。教学一篇课文,往往需要教师理出线头,选出一个最佳切入点,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夠突出重点。问题要难易适度。有研究表明,问题的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问题要有层次感。理想的提问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层面,学生能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步步深入地挖掘文本。由多个问题引出多个教学环节――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意、赏析语言、能力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层层深入,教学流程简洁、清晰、有层次感。问题要有探究性。提问力争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踊跃探讨,学生灵感的火花容易被点燃,得出的答案也是多维的。
        四、教学反馈方式要灵活
        反馈不是如同镜面反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思维品质不一,他们在摄入信息方面存在个体性。因此,反馈亦会呈多样性。作为教师不仅要事先设计恰当的确教学方法,激发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灵活地调节教学活动,以适应学生探究学习的需要,哪怕是花费一些时间,也要广泛地、全方位地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感知,这也正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良好契机。如教学《社戏》最后一段,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当学生小组讨论在原定教学时间里,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完成这一学习要求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句不简练或意思表述不清。这时教师就临时增加说话时间,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互帮互助。这就说明了教师面对反馈,要采取灵活的态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控制课程的节奏,如果学生学得太累,就把创意与语文融合,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如果想要学生积极主动,就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可以是一次阅读,可以是一次表演,务必要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如果想要拉后进生一把,就需要用爱与尊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