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卜小梅
[导读]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生进行自学活动指导中

        卜小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双旺镇中心小学,广西 玉林537623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生进行自学活动指导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学习问题,不要急着在课堂上进行公开批评,而是要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本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数学自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老旧
        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侧重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未认识并意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来学习,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没有自我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
        (二)学习难度提高
        现阶段小学生升高年级,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相较于低年级的数学知识难度系数有了一定的提升。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学习数学基本计算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而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图形、数学规律还有乘除法等都是高年级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不仅要考察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暂时还未适应学习难度的加大,会短暂性地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并且在上课期间不会集中注意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布置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学生一开始并不具备完全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布置任务,一点点引导学生去理解该怎么样去学习,明白学习新内容需要抓住哪些问题,这样渐渐地学生就可以掌握自学能力了。
        比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单位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学习完这些基本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通过阅读数学课本,自主学习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完之后,教师随机挑选一些学生来回答有关真分数和假分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有着进一步的理解。并且鼓励学生勇敢地在课堂上提出在自学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对这些疑问进行一一的解答。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拥有自学能力,在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任务中,不断打磨、磨练自我,最终才形成了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自己重视到数学学科的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学效率。数学语言通常都是由数学符号来代替的。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谨性。它要求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读与写相结合,调动思维的活跃度。
        比如,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这部分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阅读,然后根据自己阅读得到的信息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学生可以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里面的自行车。家里没有自行车的学生,就可以自己想象自行车的样子,然后根据自行车的样子自己绘制相应的模型。这样,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学习。在课上,教师就可以在讲课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绘制的自行车,引入当天要讲的内容,关键时候也可以鼓励学生:“你画得很好!”“你回答得很完整!”“你从阅读当中获取的信息很准确!”这样的方式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文字变得灵活有趣。学生也因为参与了这样的制作,而对课堂内容十分感兴趣。
        (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
        以往学生们在课堂中不受教师重视,教师大多数时间直接灌输数学知识,而鲜少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才能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学活动的规划、实施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特别是一些数学规律、数学技巧,只有学生们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出来,印象才会更深刻。所以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比如,在教学“多位数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两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这样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计算10×100或99×999来得到四位数或五位数积的结论,通过简单问题的布置,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发现并掌握这些规律就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家长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守,课堂中还存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让学生排除在了学习之外。数学教学不能只“授人以鱼”,而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授人以渔”的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价值,帮助学生自发地跟上教学进度,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亮亮.基于效果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89-90.
        [2]王绍兰.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28-129.
        [3]王德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家长,2021(02):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