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厚增
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 福建永安 366000
摘 要:各种高新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发展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提升了社会生产乃至于医疗文卫事业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评判标准发生了变化,是否拥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显得至关重要,采取创设具体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字化能力及创新能力、循序渐进拓宽计算思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优化学生核心素养就显得额外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小学阶段;信息核心素养
引言
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具有合理性,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更加顺畅。而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当中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重要课程,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及理论知识外,还要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结合时代趋势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并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从上网观看视频、与他人聊天到利用办公自动化管理体系、建立数据库,每一项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过去信息交流难度大、数据传输速度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在家中就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必然也会影响到社会生产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证信息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升他们自主学习和接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能够有效去伪存真、提升他们的信息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以一种更加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获取信息、接收信息、辨别信息并运用信息,这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能够避免学生在越来越繁杂的信息流当中失去辨别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电脑能干什么》这节课当中,在为学生讲解电脑的基本功能并完成教学任务以后,顺着本节课内容进行一定的延伸,为学生们讲解获取信息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要点等,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在提升学生信息化综合素养的基础上,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循序渐进拓宽计算思维
所谓的计算思维,实际上指的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解决学科基础知识的思维活动,是工程思维和算法思维的有机融合,可以说是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诚然,思维是一种先天存在形成的能力和思考模式,但是经过后天的有效训练及培养,学生的思维仍然能够发生变化和进步,所以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将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传达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解答、达到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创建电子相册》这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使他们熟练掌握旋转裁剪图像、补修照片、制作特效照片等一系列操作,在确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后,才能开展电子相册的相关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创建电子相册离不开对图片的处理和特效的制作等,教师在逐一强化上述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发展,他们将会亲历从基础到上层、从根本到发展的思维过程,进而在学会创建电子相册的同时,形成循序渐进、逐层推进的重要思维,这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十分重要,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
3培养学生数字化能力及创新能力
所谓的数字化学习,实际上指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对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进行选择和评估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有效分析,并切实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面对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成为一个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优质人才。而想要达到这一标准,就必须要从建立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入手,要求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收集与管理,最后达到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用word排诗集》这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传达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习的字块操作、文档输入等一系列知识,自行完成某一首诗歌的录入、排版、装饰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掌握信息数字化的方法和思维,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持续应用这种能力,可以说培养学生数字化能力是为后续信息技术教学奠基。再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让网页动起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在确定学生们已经掌握超链接插入方法、网页布局方法等操作的情况下,给学生们布置一个建立简单网页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不同的学生制作出来的网页各有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培养,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4创设具体化的问题情境
根据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来看,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方法和信息化思维模式,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要通过创设具体化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程度,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习与生活形成交接点,这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使学生快速地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并根据问题的内容寻找解决方法,自动自主地建成知识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查看新闻》这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选择一些学生们会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给学生们讲述,并播放一些相关的短视频等,待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法自行在互联网上找到视频的后半段内容,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打开浏览器进行关键词搜索,有的学生可能利用视频软件热点进行查看,在观看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将会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实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稳步提升,另外,在学习任务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也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也有助于优化学生们团队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裨益。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并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高素质人才必然要掌握信息技术并拥有与之相配套的核心素养,否则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采取创设具体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字化能力及创新能力、循序渐进拓宽计算思维等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稳定提升,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于筱.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 高岩娜.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7).148.
[3] 王旋.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8,(43).63.
[4] 李海芳.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79).5-6.
作者简介:郑厚增,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单位: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