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62819930705XXXX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第一”,施工安全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重点管控内容,历来便被项目各参建方普遍给予着重关注。如何切实做好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妥当规避大小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项目各方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文章结合施工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就现场安全管理的普遍短板与其改进举措展开全面探讨,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风险;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基建规模与数量剧增,一方面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建筑工地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体现,是建筑生产活动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现今追逐利益的背景下,许多建筑业业主和施工单位都以成本、进度、质量为重,而忽视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工程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问题,以期缓和安全生产与发展的矛盾,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在为未发生安全事故前,意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追求施工的进度,对安全的认知只停留在浅层次,为了应付检查而敷衍地进行宣传教育。部分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当需要削减成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追赶进度时,也较少地考虑员工们的身体素质,没日没夜地进行高强度工作,容易促使员工疲劳过度发生事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与安全相关地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规范的执行;并且没有领导的支持,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会很难推进执行,间接地导致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成由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引发的种种形式主义行为,成为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1.2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上完全靠经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只能被动地进行处理,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大部分企业对事故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和预警阶段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建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安全管理系统。无法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减少企业的损失。导致企业只能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救,这样不但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也会导致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延误工期,甚至可能被勒令停止整顿。只靠经验和事后补救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想当代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2.1积极探索第三方监管模式
由于施工企业规模庞大,政府监管力量薄弱,难以保证对每个施工现场都进行有效监管,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可以转变思路,向一些专业机构购买第三方安全监管服务。第三方安全监管机构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监管专业机构,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专业、独立、公正的安全监管服务。
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检查安全生产措施是否到位等,如果不符合要求,立即上报政府监管部门,代替政府进行安全监管,可以弥补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不足及政府基层安全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既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又能分担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
2.2构建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首先,在安全管理推进的过程中,工程建设、监理及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厘清各方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对依法纳入监管的施工项目要统筹进行监管。在监管中要敢于执法,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并将安全管理黑名单制度清单作为后续工程投标的门槛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建设单位也要审慎选择施工单位,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发生安全事故或安全生产许可证吊销的施工企业严格禁止后续工程的投标及施工。例如,建设单位可通过设置优秀供应商名录清单,实行黑名单管理,通过安全指标的设置对未纳入或不符合优秀供应商条件的施工单位进行资格限制。另外,工程设计单位也要按照工程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施工项目安全防护的设置及安全操作的可行性,对于涉及安全施工的关键环节及施工部位要在设计文件中进行明示,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设计要求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此外,工程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现场旁站制度,发现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要及时提醒,必要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进行整改,对于拒不停工整改仍然继续施工的,监理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情节严重时将依法予以取消资质等级证书,并纳入黑名单名录。例如,对于施工企业安全经费投入或文明施工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督促施工企业做到专款专用。
2.3紧抓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
首先,施工企业项目部要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及目标要求,在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制规范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施工方案。在编制时要结合施工项目的地质及环境特点,通过现场实勘,编制吊装施工、脚手架、施工用电及拆除施工等全过程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过程中易于出现安全事故的建立应急救援预案,配置救援器材,并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演练。其次,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脚手架要与建筑物牢固连接,对于锈蚀和弯曲部位要进行硬化处理,质量不达标的应及时予以更换,外围要用网罩进行封闭,竹脚手板在操作层必须满铺,以防高空坠物而导致的人身伤害。另外,施工现场从二楼开始要设置安全网,超高作业要配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现场的全部预留洞口要用混凝土板盖进行防护,在临边的洞口或楼梯口等部位架设围栏,所有的照明设施也要安装到位并可用。对于在施工过程的模板工程支撑要牢固,以有效规避混凝土大面积坍塌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且模板的拆除作业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规范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拆除工序进行。此外,施工用机械设备也须严格遵守安全施工要求,其中,塔吊应按照“十不吊”原则要求,未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合格证书的不得使用,塔吊的维养须由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操作。施工现场用电严格落实三相五线制,用电设备执行三级配电和两级保护。例如,施工现场要单独安置漏电保护装置,用电设施要专人保管,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消防器材及便道要布局合理,对于雨雪天气等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以充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
结语
我们在肯定建筑业于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支撑作用的同时,又要看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问题。由于建筑业生产模式本身的不安全特性和恶劣的作业环境,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每年都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文章对施工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仍需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积极探索降本增效的安全管控举措。政府安全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蒲小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12.
[2]陈少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项目管理,2020,26: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