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黄明燕
[导读]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黄明燕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
        【摘要】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和谐、民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提高教师自身授课的吸引力三个方面对如何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浅略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和谐  共同参与  授课吸引力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和谐、民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精神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教师授课的吸引力。
        提高教师授课的吸引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节课40分钟,学生如果感到课堂枯燥无味,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授课的吸引力呢?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想推进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老师们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做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思想传播者,而不是成天忙于应付教学任务的“教书匠”;我们要做思想触觉灵敏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不要仅仅成为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老黄牛”,或者“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献身者。教师要重视对自己个人魅力的铸造,只有博学多才的教师才能从灵魂上征服学生。
        其次,老师要转变备课思路。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它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而非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一堂好课,它一定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下再来进行合理的教法设计的。如果只是按照老师的思维进行设计,即使把一节课设计得完美无比,但如果不能实现学生的有效内化,也算不上是一堂有效的课堂。
第三,教师要转变课堂成败的理念,一堂课的成与败,不应该是看你讲了多少、讲得有多好,而应该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学会了多少,不应该是看你灌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是看你指导学生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作为教师应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从这三方面进行: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有轻松和谐的氛围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课程改革以前的语文教学几乎都是采用全方位解读模式——“面面俱到”的课文讲析教学。但它因为太注重对课文 “面面俱到”的分析,却忽略了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现在的课堂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与提高。甚至可以这样说,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3、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因为过于单一已出现了很多问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一教学激励手段,要用评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用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多用表扬,少用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学生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评价、小组对个体的评价……总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活动,能够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教学活动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融洽、民主、恬静、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双方尽快进入智慧交流的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又要坚持民主的教学原则。
1、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有亲和力的老师应该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和谐融洽的课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高尚的师德修养、强大的人格魅力、相互尊重与理解的情感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富有亲切感的语言等等都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既是强化师生关系的粘合剂,又是师生感情交流的润滑油。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有亲和力的教师,课堂气氛总是和谐温馨、民主轻松的,教学效果也是令人满意。?反之,如果教师唯我独尊,不顾学生个体感受,就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自己课讲得再好,也不一定有好的课堂秩序,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成为学生可以信赖、值得敬佩的良师益友,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坚持民主的教学原则。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师为尊,生为从”,这种教育观念直接导致“填鸭式”教学模式长期处于教学的“统治地位”。如今,随着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一系列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已落后并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地位平等的、互相合作的、双向平等交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教学原则,放弃师道独尊的架子,淡化权威意识。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进而才能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中,学生才敢于想、敢于问、敢于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意的一堂课,哪怕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再次静静反思时,都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后,正因为有了遗憾,才会有我们一次又一次去探寻高效课堂策略的动力,也正是在不断的找寻策略、解决不足与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加靠近高效课堂,找寻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更多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