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   作者:丁灵芝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丁灵芝
        哈密市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学校 839117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课内外的整合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的综合素养,进而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通过课内外阅读内容的结合,不仅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也能够实现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此,语文教师要关注到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的丰富。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
        引言
        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既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理解知识,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属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到语文阅读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然而,在当前阶段,由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有效的拓展。教师要通过课内外教学内容的结合,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享受阅读的过程,提高个人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展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不断完善语文阅读课堂,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现状
        (一)部分教师并未关注到课内外阅读内容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对语文学习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未关注到课文内外内容整合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年龄等因素编定的,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远远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在充分关注课堂内容的情况之下也要关注到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意义,然而,部分教师更注重课内阅读,忽视了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语文阅读仍然停留在课本之上,并未实现有效的拓展,长此以往,这样的阅读方式限制了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也会使小学生的阅读面过于狭窄,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也是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语文阅读兴趣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当前阶段,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并未关注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策略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在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改变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开展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体现,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到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对教材同类内容的挖掘和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使学生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内容到时候要关注到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外阅读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巩固,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篇目或书籍,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当然,教师也要关注到学生阅读动机激发的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阅读分享会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阅读的主要内容讲出来,在和其他同学分享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强化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注重站在语文思维的高度之上进行文本的分析与解读。


        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阅读分享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将其中的故事讲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行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语文学科课内外结合的一个重点。语文学科的课内阅读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课外阅读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体,为此,教师要为学生留足够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同时让学生培养起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让他们能够积极的进行自主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篇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一开始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的文本,引导学生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文本的阅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进步,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热情。
        (三)找准课内外阅读的共通之处
        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要求教师找准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内容之间的共通之处,要以课堂内讲解的内容为主体,以课堂外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为补充,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课内教师进行某一主题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推荐同一类型的书籍,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通过课堂内教师的讲解和课堂外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教材上的内容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主题的分析也会更加的深入。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西方关于人类创造和历史形成的相关神话,引导学生区分古代中国和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在对古代中国和西方神话创作方式和具体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到阅读方法的选择,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之下,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真正的实现个人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高效化的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对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做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进行介绍,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最基础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小学阶段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被动的进行文本阅读,转变为主动的进行文本的探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深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到让学生养成记笔记并写书评的习惯,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盲目阅读方式,能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之下,高效化的进行文本阅读,在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例如,在进行《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创作的《故乡》这篇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起来往往会比较困难,因此,通过这两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当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层次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闰土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鲁迅文本中强烈的批判性和社会性拥有了更深入的挖掘,从根本上实现了语文学科的阅读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学科课内外结合的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内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通过课堂外的阅读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充分发挥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不断的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教师也要注重良好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思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参考文献:
        [1] 贾红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89-90.
        [2] 吴艳.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1-102.
        [3] 张小平.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48.
        [4]叶娟.基于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