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走心教育——以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王宁
[导读] 家不是一组沙发一张床,而是一种内心的感觉

        王宁
        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
        
        摘要:家不是一组沙发一张床,而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放松”、“自在”等家的感觉,自然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排斥、厌恶等感觉。如何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给予“家”的“温馨”、“放松”、“自在”等感觉呢?我想绝非是班级布置上的温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走进孩子内心”,体会他们的需求。
        关键字:数学 家 走心
        家,是我们中国人内心中举足轻重的东西。我进行了一次调查:一个关键词形容你对“家”的感觉。结果成人群体以温馨、宁静、舒适为主,而针对小学生的统计发现,更多的是放松、自在。一个孩子,从家庭迈入校园那一刻,他们的身份、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然,内心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走心一点。
        我连续五年作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师生交流”环节的老师,发现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在入学初,对数学充满兴趣,更自信满满。为什么在家庭教育为主的前六年,他们那么喜欢数学?而入学后呢?我对六年级孩子做过一次调查,对数学感兴趣的降到不足30%。笔者不得不思考,数学教育问题出在哪里?
        家不是一组沙发一张床,而是一种内心的感觉!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放松”、“自在”等家的感觉,自然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排斥、厌恶等感觉。如何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给予“家”的“温馨”、“放松”、“自在”等感觉呢?我想绝非是班级布置上的温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走进孩子内心”,体会他们的需求。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学习数学还处于入门起步阶段,往往爱思考,但是不愿意太多的约束。他们喜欢绘画、喜欢听故事、喜欢玩游戏,这些会让他们快乐、轻松、思路大开。结合这些特点,我重新设计了孩子的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我会在结合课标要求、合理使用课本的前提下,加人数学家小故事、数学绘本、数学游戏等环节。我每周安排一节数学绘本课。班级里大量存放数学益智小玩具,课件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班级大量存放各类图书,包括数学绘本等,课余时间学生自由阅读。当然,这些需要老师走进教室,首先要手把手教孩子有序进行。时间一长,就成了常规,孩子们感兴趣,自然有序认真。在校期间,孩子们一样能感受到“家”的轻松自在。
        一年级,我们不提倡留有太多家庭作业。但是适当的亲子作业,是至关重要的。我结合孩子么对“故事”、“绘画”、“游戏”的热爱,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亲子作业”《奇思妙想》。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套资料。
        《奇思妙想》以“绘画”、“阅读”和“游戏”为主线,希望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数学学习的窗户,带给一年级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套资料分为十二章节,每一章节用时一周时间。每一章节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快乐起航·开心周一”、“趣味冲浪·阳光周二”、“故事相伴·妙趣周三”、“杨帆远航·赢在周四”、“游戏时刻·快乐周五”、“口诵心惟·轻松周末”。
        读者不难看出,一周安排六个板块,内容上就包括了“趣题”、“故事”、“游戏”,其实里面还设计“绘画”。而这些都是和所学“数学知识”相关联。我举例说明:
        首先说说:故事。

我每周三的“故事相伴·妙趣周三”都会有一则短小的数学故事,比如在学习“分一分”知识时,我设计了《蝙蝠属于哪一类》这一经典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鸟类和哺乳动物发生了一场动物大战。
        一只蝙蝠在那边看他们打架。忽然,一只受伤的燕子滚了过来,燕子对蝙蝠说:“蝙蝠,蝙蝠,你是我们这一队的,快过来啊。”指挥哺乳动物的将军听了,想:多一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战友呢!再说,把蝙蝠叫过来也好,他还会飞呢!所以,将军也跟蝙蝠说:“你是我们这一对的,快过来。”将军和燕子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让蝙蝠来自己这一对,可蝙蝠想:如果我到鸟类哪里去的话,万一鸟类失败了,怎么办?如果我到哺乳动物哪里去的话,万一哺乳动物失败了,又怎么办?先看形势吧!
        蝙蝠看了又看,看到鸟类那边有优势,就帮鸟类打哺乳动物。打着打着,哺乳动物那边有优势,蝙蝠就帮哺乳动物打鸟类……结果到最后,大家决定讲和,可是,鸟类看到蝙蝠在哺乳动物那边,很生气的对蝙蝠说:“你不是在我们这边的吗?怎么到那边去了?”哺乳动物听了也很生气地对蝙蝠说:“原来你是个叛徒,我们不要你了,你走吧。”结果,两方都不要蝙蝠了,还对蝙蝠说:“如果你以后还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话,我们就对你发起攻击。”蝙蝠害怕得飞走了。
        之后,蝙蝠就住在大山洞里。白天出来怕鸟类攻击,黑夜出来怕哺乳动物攻击,所以,蝙蝠只好在傍晚出来活动。”
        父母带着孩子亲子阅读,在倾听家长读完故事后,孩子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自己的感受。分类,一般应该怎么分呢?可以根据一定的特征,比如蝙蝠为什么可以算是鸟类?为什么可以算是兽类?在讨论中,对数学学习的“分一分”有了深层次的认知。渐渐地,培养了孩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十分期待周三晚上的这一环节。每周周末安排的“口诵心惟·轻松周末”环节,都会安排一本数学绘本。比如在学习“进位加”时,我推荐了《阳阳数鸡蛋》的绘本故事,亲子阅读,孩子在故事中理解“凑十法”。数学绘本并不是十分常见,尤其很多家长可能知道有绘本,但是数学绘本是什么,却不太清楚。
        其次是:绘画。我在趣题中渗入“绘画”环节,也是一年级这套资料的亮点之一。比如,“认识数”时,我设计的连一连,连出了蝴蝶、海豚等图案,孩子们对知识的认识、对握笔的要求都在“兴趣”中自然接受!比如在认识“立体图形”环节,我设计了“奇妙点子图”环节,孩子们自己设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组合图形,让孩子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下面附图)比如学习“分与合”,同学们将一个数的分与合转化成一条条线,结果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家长孩子都乐在其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也就变得轻松自在。
        《奇思妙想》不是传统的作业,却成为我校一年级家长和学生每日必做的亲子活动!家,和数学学习,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今却变得那么统一:温馨、轻松!
        教师不是园丁。因为园丁的工作对象是可预见的,种玫瑰,就不会开出蔷薇来。但是我们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未来有太多的可能!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都要充当一个“导游”的职责,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窗,让他们见识更多、选择更大!
        好者能精!兴趣是初学者最强大的动力来源!一年级孩子,对于学习是充满好奇的,把握他们的心理,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是教师和家长值得研究的重点。学习之路还很漫长,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之初,快乐、轻松?一年级的孩子,最大的爱好,是游戏、画画和听故事(绘画和阅读),我抓住这几点,基于培养兴趣为主旨,编写了这份资料。
        不少家长也反映,以前不是自己不帮助孩子学习,而是找不到抓手,如今的《奇思妙想》,在乐趣中亲子互动,在轻松中体验学习。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挖掘。了解并理解学生心理,是教学实施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再“家校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感觉,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更需要给予孩子“家”的温馨舒适、轻松自在的感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