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霞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中心学校 130517
摘要:首先对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最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其应用,旨在进一步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教学的目标,改变被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学习道法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探究式 方法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オ。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一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
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教学相关概述
探究式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案例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将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教学模式改革
1.教师专业发展结构需不断完善
从实验学校对初中道法“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来看,各校虽然都成绩斐然,但成果并不一致。这说明一方面,各校的师资水平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与各校对初中道法“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2.学生交流探究学习仍需深入
从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可以看出,教师努力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不同学校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学校原本没有合作小组,在课堂上使用探究学习方式,学生一时不能完全融入角色,这也是初中道法“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施初期会出现的共性问题,说明我们的教师还需在这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3.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初中阶段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义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评价中,应将过程性评价(平常表现)和终结性评价(考试)相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教学实例分析
案例:“违法行为”具体划分教学课片段。
课前导学教师在课前提前两天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教篇”,并将“学教篇”发给学生,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不同任务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提前一天检查了学生的“学教篇”,初步了解学生关于违法行为已有经验及知识水平。有5名同学知道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区分;有7名同学也查找资料准备案例,但准备的案例不够科学、严密。
教师活动:(1)设置案例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说明准备的案例材料。(2)设置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严重违法行为?最后为都要受到哪些处罚?学生活动:课堂探究很激烈。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关于违法的划分大家知道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受到哪些处罚?学生活动:踊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案例:根据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两种,一般违法要受到从轻到重的处罚:警告、罚款、拘留。严重违法就是犯罪。全班同学对课件上的案例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得到初步结论(学生活动:上网查阅、或应用已有书籍查阅违法犯罪在现实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情况
四、结语
在这次科学探究中教师针对探究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和推理,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学生探究——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同学们在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实验探究的讨论时间,利用师生共同分析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做出推论争取了时间,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凯.探究性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2]汪军.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08年16期.
[3]黄树祝.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