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图书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量的需求转变为质的追求。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其革新与优化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应加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创建新型、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工作人员要结合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优化。本文分析了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探索具体的管理优化路径。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优化
1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图书资料管理是健全图书管理制度、完善档案基础的统一规范化管理模式,为了实现图书管理的制度化规则,在对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体进度与实际更新进度结合,以满足人们阅读需求为前提更新资料信息,利用最优质的图书资料展现信息价值。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以新主流形式为指导,完善相应管理流程,使整体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图书管理部门要确保相关数据资料内容的完整性,进一步展现书籍的整体价值。对目前资料管理的支撑手段分析得知,要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需要将资料管理与经营充分结合。图书资料管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制度的体制化,需利用更先进的硬件设备对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并利用系统化程序对复杂制度进行完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体管理进度达到预期标准。管理人员要借鉴先进的优秀管理手段和策略,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分析,最终创建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质管理流程,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
2 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
一是图书资料管理具有开放性。当前,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内部,而是逐步融入社会,信息的管理、加工、采集、组织等各环节通常通过网络完成。很多图书馆已经建设了开放管理系统,利用网络管理平台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拓展阅读领域,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二是图书资料管理具有主动性。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三是图书资料管理具有多样性。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资料管理的内容也应有所增加,网络资源、期刊等都应被加入图书资料管理范畴内。此外,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帮助读者完成书目查询、信息检索、简单翻译等阅读步骤,并对本馆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拓展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读者的阅读范围。
3 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路径
3.1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料动态管理系统
分析图书资料动态管理体系得知,图书资料动态管理系统并不完善,相关信息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由于目前图书资料管理数据比较庞大,通过人力无法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借助网络对数据存储和使用,并在最短时间对特定数据精准分析,保证整体服务符合现代人的信息阅读要求。图书资料动态管理的价值在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稳定性进行测试,人们对图书资料的运行状态做出系统化规划,使稳定运行的图书资料动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我修复和备份,方便进行信息的查询和使用,并维持稳定的动态运行体系。创新信息资源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流程也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完善,以维持更加稳定的信息资料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服务体系的质量优劣将决定用户是否选择该渠道进行阅读,用户在网络技术的检索下了解图书资料管理的状态,对特定模式的管理状态进行查询,可以做出更加优质的选择。数字图书馆的普及让人们拥有了更多阅读图书资料的渠道。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为了迎合相关信息的建设和完善需求,需要对内部信息管理程序做进一步编辑,在对信息进行共享的同时,加强对特定图书资料的沟通渠道,让读者可以借助网络检索需要的图书信息。为了展现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读者在利用网络安装相关阅读软件的同时可以设定相应权限,这样做的优势是图书管理部门可以实现更安全的管理和监督,降低读者的阅读风险,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3.2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从工作性质来看,图书馆属于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劲的经济作为支撑,那么图书馆的建设就好比纸上谈兵。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质量,不仅需要拥抱新技术、新思想,更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只有充足的资金,才有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当下,中央财政统一拨付的财务制度解了燃眉之急。各地方图书馆应立足于当下,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抓住国家的红利期,申报建设基金,真正让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应将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库,实现资源的优质分配。
3.3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就如今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来看,其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其实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及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还会不断提高,此时只有强化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增强其专业素质与综合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总的来讲,图书馆可从两方面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第一,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帮助管理人员不断更新档案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使其工作水平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也很重要,从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重要作用。第二,由于图书馆信息档案的类型十分丰富,所以管理工作也非常复杂繁琐,管理人员既需注重时事类档案与政府文件类的管理,也要确保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除需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外,管理意识也必须纳入培训考核之中。此外,图书馆也可通过责任制的形式,对管理人员起到约束、督促的作用,确保其能在保存与整理档案的时候,做好档案建档和分类处理的工作。若出现档案丢失或漏存的情况,则应按照规章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从而达成以儆效尤的目的,进一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与专业水平。
结语
总之,要想在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中努力提高信息化专业知识技能,使档案信息化管理适应时代发展,规范工作制度,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通过开展图书资料管理实践研究,总结了具体的管理优化对策,作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加强专业能力,从而进一步保证图书资料管理质量,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提高实践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蒋贞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4.
[2]孟祥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3]霍 妍.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途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