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艳杰
[导读] 创新教育的开展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

        李艳杰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学

        摘 要:创新教育的开展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初中化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特点,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吸引学生的目光不断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化学课堂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引导学生能够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创新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学习过程中主人公的意识,在挖掘学生现有潜在本能和天赋的情况下,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因此首先要吸引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拥有足够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从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兴趣,进一步吸引学生的知识探索研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发展
        一、构建开放的化学课堂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应为学生构建自由活泼开放的教学课堂,这样在不束缚学生思维分享的情况下才能引导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放松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勇敢的针对相关化学知识提出疑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当学生在针对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師应给予有效的鼓励,我的学生提出的观点或者是相关问题与本节课所教的化学知识是否相关,都表现出了学生在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因此应充分地鼓励学生的行为。然后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肯定有效的解答,对于教师能够解答的问题应给予学生的详细指导和理论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获得相应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提出的相关问题和知识点,老师不能给予解答,应给予学生明确的答复告知学生通过课后寻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解答。只有在如此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拥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


        二、借助化学实验开展创新教育
        虽然初中化学所讲的理论知识较多但是初中化学实验还是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借助于这一要点,更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和总结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培养。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任何一个步骤,任何一点实验结果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验者的想象和分析,而学生针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也会进行思考,探索相关问题。化学实验课程是一个相对轻松的过程,充分的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我操作、自我观察、自我探索、研究,获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并针对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互相验证,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积极参与都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創新思想和精神
        为了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创新思想和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追溯化学知识的动态演变,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事物发展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去实践去证明,借助于化学课堂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与问题和事实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揭示出相关的原理和疑问,而教师则通过有效的启发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为学生的探索研究和创新构建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溶解度》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同一种溶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无限量的溶解吗?问题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对所学溶解度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果通过学生自我去探索和发现这些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而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去进行思考,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再如不同溶质在相同条件下其溶解的量是否相同?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溶质溶解的量出现怎样的变化?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自我思索难以获取答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进行不同的实验,从而获取相应的答案。当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同时准确的分析出相关结果和答案以后,就可以结合学生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设想,从而推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理论概念。在这一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做好了引子作用,而学生则在这一引子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分析、自我研究、自我实践中总结掌握了相关化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索研究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思想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
        四、 结束语
        创新教育的开展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初中化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特点,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吸引学生的目光不断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