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伟
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中学
摘要: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要有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尽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让学生始终都有高昂的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旅行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完成了学习,智慧的闪光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数学教学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二、严谨的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在教师有效调控下有序进行才可能是有效的,这需要教师更严谨的组织教学。
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不上没有备课的课,从教材到课件,学生目前的知识状况与认知水平都要心里有数
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讲、练结合紧密,想好了做和做好了想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如在勾股定理的新授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在格点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长向外画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以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恰好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让学生发现勾股定理,进而对定理进行应用。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题思考(想),动手操作(做),再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想),最后应用定理解决问题(做)。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1、创设故事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图像”时,我就利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一开始,兔子一直遥遥领先,它觉得乌龟肯定追不上来了,于是就在路边睡起了觉,而乌龟虽然跑得慢,却始终不放弃,一直努力地奔跑着,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这个故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所以当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时,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听起课来专心致志,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2、创设游戏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争强好胜,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以方程2X+Y=40为例,由一名学生任意给X(或Y)一个值,然后点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依次循环,比一比谁算得既快又准。结果表明,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情境远比枯燥的讲解好得多。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争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
四、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五、多样化评价,促进知识内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只是单纯传授学生知识,而是要通过课堂评价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在评价中使学生明确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以及今后学习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在长期的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通常把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科学与全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最深层次的要求是期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初中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肯定、激励式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引领学生完成知识探究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要改变那种教师只是课堂评价主体的传统模式,教师可以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让学生谈谈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自己的主要收获与体会,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广泛听取同伴的意见,互相交流、借鉴、提高。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可以针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设置的时间、教师讲解的语速等诸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师生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要有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尽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