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璇
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 广东省汕头市 515000
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汇聚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思想、处世智慧,几千年来一直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在学校推广诵读《论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论语》教学,对引导初中生认知自我、感悟生活、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论语》,有助于学生正视自我、树立志向
在农村中学就读的学生,有的父母知识水平不高,有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他们缺乏引导管教,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他们从未反思自己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一味将问题、困难、不顺都推向别人,从未知耻后勇,总觉得自己是懦弱的、被忽视的,甚至自暴自弃。
孔子是“志存高远”的典范。“修己以安百姓”,孔子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周游列国14年之久,力争改变无道的现实。“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之说,便是孔子修身立志,执着追求理想,以安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体现。学习《论语》,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肯定自我、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在以后的学习成长中,学生才会正确的评价自己,从而树立积极远大的理想志向。
二、学习《论语》,有助于学生端正心态、实事求是
当前,有许多学生容易骄傲、自负,容易迷失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甚至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容易思想偏激,走入死胡同。学习《论语》,可以让学生明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平常的人,拥有一颗平常心,要把自己当做树苗,汲取阳光养分,经历风雨打磨,方能茁壮成材。这样,学生才会有一颗平凡的心,一颗正视错误的心,才不会出现心理失衡,耐挫能力也能相应提高。
三、学习《论语》,有助于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智慧
《论语》中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如做人要正直磊落,“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还有“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处世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方式等,道理很朴素,对学生时期人格塑造,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论语》教学,提升学生的素养呢?
一、熏陶涵咏,让《论语》诵读活跃教学课堂
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对文化积淀的厚实程度。在语文教学中,积淀的有效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涌。对于初中生来讲,诵读《论语》等文学经典就显得十分重要。
背诵是积累的重要方式,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也只能是文字的填塞,不会有智慧的生成。所以,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上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并通过成果展示、融合其他学科及生活、游戏等方式进行拓展衔接,在不增加学生心理负担的前提下,从而达到“诵咏精华,学以致用”的效果。 通过实践,学生参与诵读经典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二、穿插故事,让《论语》故事走进学生思想深处
在《论语》中,有许多评价孔子弟子的章节相对枯燥。解读这些章节时,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穿插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兴趣盎然,在故事中进行体会感悟。
比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授这一章节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子贡的故事。孔子的学生中,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所以做生意以诚信为本。这使得子贡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最终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简单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论语》教学变得生动饱满起来。
三、联系实际,让《论语》与生活碰撞出火花
教学《论语》时,不要一味用理论去说服学生,而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真实地表达自己看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照亮我们的课堂。
如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称,孔子赞其“贤哉,回也”,他为人谦虚好学,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在教学过程中与其去讲老师如何喜欢这位弟子,这位弟子又是如何的优秀,不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号入座”。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学生们平时表现,指出某某同学为人谦逊好学,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及时温故,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学生请教。他就是班上的“颜回”,就可以称赞他“贤哉,某某”。又如,在教《为政篇》关于孝道的言论时,可以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地方 今后应该怎样改进?这样,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离我们很近,对启发学生心智,效仿先贤作用明显。
四、厚积薄发,让《论语》经典语句提升作文内涵
很多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文时便往往词不达意,无从下笔。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把自身的写作能力习得经验总结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背诵《论语》中文采绚丽、逻辑严谨、语言精粹的句段,并写下自己的深刻体会。同时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句子用在文章开头可以引人深思,哪些用在文中可以增强说服力,哪些用在结尾可以点明文章主旨,耐人寻味。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语言材料便逐渐积累起来,最后厚积薄发,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效果。
《论语》作为传统优秀文学经典,魅力经久不衰,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让《论语》走进语文教学课堂,走进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真正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立身处事、为人治学、情操修养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乐善好学的世界观、健康朴实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