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保密与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常虹
[导读]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玉门油田分公司综合服务处  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百年,是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史诗,是创造人间奇迹、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是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壮丽篇章。在党的带领下,企业档案工作也有了信息化的管理阶段,在这一信息化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着更高要求,难度同样也明显提升,这也就需要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把关,注重从理念、制度、流程以及系统等多个方面予以完善,确保档案资料安全。本文就如何做好新时代档案保密工作进行探究。
        关键词:保密工作;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重要作用
        引言
        在企业发展以及建设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记录着企业的发展历程,这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档案资料需要高度的保密性,具有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能为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基本的依据。企业档案资料是在业务实施与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图文、视频、文字与影像等形式,很多档案都具有涉密性特点,从长远角度来看,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企业涉密档案保密工作变得异常关键。
        1  企业档案保密的重要性
        从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中来看,相应档案信息和载体往往能够表现出可分离特点,这也就致使相关档案文件信息容易被修改和窃取,保密工作更加困难。对于企业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一些涉密档案资料而言,其在保密方面的等级要求更高,一旦出现泄密问题,势必也就会影响到企业运营管理效果,很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概述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往往可以较好实现对于传统实体档案资料到电子化档案的转变,如此也就能够便于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的收集、保存和管理,在后续分析应用中也具备明显优势,不容易出现档案严重混乱以及轻易受损问题。从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中来看,其应该实现对于所有企业档案的电子化转变,这也是最为基本的信息化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档案资料的收集、存储以及传递、应用还需要实现一体化处理,以此实现整个企业档案管理流程的信息化转变,促使其可以表现出更强作用价值;最终促使企业档案管理能够具备信息化共享效果,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而言,其虽然管理更为便捷,档案信息资料的应用同样也更为高效,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可以说是“双刃剑”,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管控不到位,进而影响到企业档案管理效果,还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损失。这种不良影响和风险威胁在档案信息泄露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因为档案资料不再以实体档案方式存在,转变为电子化档案信息,进而也就和互联网产生密切关联,同样也很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一些不安全应用表现,导致档案信息资料泄露或者是被损坏。
        3  企业档案保密工作和信息化管理的融合
        3.1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保密工作,往往还需要从具体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入手进行完善优化,避免因为技术层面的影响,导致档案资料出现泄密风险。基于此,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各个软件以及硬件设备都需要进行优化控制,以更好实现对于档案资料的优化保存和应用管理。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中,往往需要首先考虑到档案管理诉求,根据相关需求合理匹配相适应的系统架构,以满足档案资料保存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专门设置相匹配的安全保护机制,尤其是对于相关电子档案资料的阅读权限,需要结合企业各个不同岗位的实际状况予以恰当设置,要求只有符合岗位等级要求的人员才能够查阅相应档案资料,避免出现越权查阅档案资料的问题出现。针对档案资料的查阅以及下载也需要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管控,能够依托自动化生成的日志进行追溯和跟踪管理,以便及时了解可能出现档案资料泄露的原因,对于相关人员追责处理,更好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3.2建立完善信息化档案查询和利用管理办法
        信息化档案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直接的复制、盗取、丢失。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查询和使用管理办法,防止在查询和利用过程中泄露和丢失。正确处理好信息化档案保密与利用、保密和开放的关系,坚持“保、放”结合。利用者只有持完整的利用手续才能查阅所需要的信息化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者应当对利用者的身份、目的进行审核,针对利用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向其呈现信息化档案,不能简单地将涵盖所需信息的全部信息化档案提供利用,并对利用者的查阅地点和查阅方式进行限制和规定。
        3.3 落实好档案管理制度并纳入绩效考核
        健全完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专兼职档案员档案安全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环境卫生等制度,特别是要完善档案损坏、丢失处罚细则,完善档案安全责任追究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保密、借阅、销毁等各个安全环节。把档案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单位综合检查重要内容当中,督促各单位加强档案室安全工作的日常巡查、建立相关记录,积极开展放置防虫防鼠药物,定期检查消防器材、温湿度控制设备和供水、供电线路的安全状况等工作,坚持安全隐患排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适时组织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应急演练,模拟出现火灾、地震等灾害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如何应急处置,演练以上级档案馆为主,抽调各基层档案员参加,切实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把档案安全管理纳入基层单位绩效考核之中,每年对各单位档案安全情况进行抽查,形成人人维护档案安全的良好氛围。各单位应相对稳定专、兼职档案人员,强化档案专业培训,每年定期选派档案人员参加上级有关档案系统知识培训,提高档案业务能力,特别是保障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能力,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就有了人力资源基础,才能真正管好档案。
        3.4优化升级档案存放设备以及存放场地,搞好安全维护工作
        存储档案的场所应具备相应的功能性、安全性、保密性特点。其中,功能性要求档案室结合分配和分布的各种文件内容,确保室内设备具备相应的储存一系列档案形态的能力和相应的分类能力,以及做好文件柜的编号和分类事宜,便于实时归档和取用。安全性要求妥善地保护存放电子档案的计算机以及U盘等,并且要求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在平时维护有关的文件夹和网站等。而保密性要求档案室单独地布置室内的设施,像是安装具备良好防盗性能的防盗门和防盗监控设备、选择保险性高的窗户、选用不透明的玻璃、选用具备隔火和防火性能的档案柜等,以避免曝光室内和窃贼的进入,同时防范火灾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实践,提出一系列加强档案保密工作的措施,旨在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职业素质,以期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保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宝荣,雷福顺.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J].陕西档案,2015(01):131-133.
        [2]徐维欣.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36):107
        [3]林晓娟.浅析保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2017(07):179-180.
        [4]薛丽倩.关于新形势下加强保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0):1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