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道德教育”有很丰富的内涵,涉及思想教育、品格塑造、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多方面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学语文教育与大学思政教育,具有内涵上的紧密联系。因此,研究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开始分析,重点探讨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新途径,希望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参考,促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大思政”格局的逐渐形成,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各职业院校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正不断深入。高职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学好专业课,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隐性德育功能。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促进高职学生德技并修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课程思政与高职语文融合的意义
在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里提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所以课程思政与高职语文的融合也是应有之义。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作为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比较注重文学的审美,却忽视了思想内涵。教学方式主要以传递知识为主,忽略了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因此课程思政与大学语文教学结合有着极大的意义。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大学语文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等。从内容上看,“课程思政”为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增加了新的内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通过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精神成长,也是值得探索的。课程思政不仅强化了语文教学的素养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促使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方法,而是以体验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2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1明确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结合目前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语文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需要,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作为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积极促进语文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相关高职院校要提升对于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度,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结合目前语文课程建设的成绩和特色,要求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从教改的根本立意、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研究具体的教学改革对策,应该利用本课程优势,建设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切实在教学工作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语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六观教育”“五个认同”等内容引导学生,将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将思政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课程教学。语文教师不能被课程进度和课程内容束缚,要强调思政主题和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程思政应是渗入式而非嵌入式的,只有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内容渗入课堂,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为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育人的成效奠定基础。
2.2提高课程思政的站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语文课程思政的站位:一是深化课程思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在语文课中深化课程思政,树立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的理念,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融入语文课教学改革中,把课程思政摆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位置,统领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资源建设、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各个环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提高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站位和育人观念是推动课程思政的关键切入点,是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加强思政教育关乎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2.3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的意义,鼓励教师开展线上教学
教师在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时,之所以教学模式单一,主要还是没有打开自己的思维,没有充分借助新兴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在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去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首先,学习信息化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带来更生动、更有趣的大学语文学习体验;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重点方向;最后,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知识体系很丰富的课程,经典的文学作品太多,优秀的文学作家太多,有教育意义的文学知识太多,教师可以开展“直播课”,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相比较课堂上的学习,学生也更愿意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语文知识。
2.4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的隐性德育功能,提升课程地位
我国古代历来提倡“文以化人”“文以载道”。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古代先贤最精髓的思想和智慧,包含着历代仁人志士最生动感人的爱国、敬业、诚信、明礼等德育典范。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春风化雨般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高职语文课程的隐性德育功能,有助于彰显“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提升课程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要顺应教育改革要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做好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而课程思政就是目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职语文课程改革、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须进一步做好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明确当前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庆.“课程思政”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大学语文教育[J].文教资料,2018(17):28-29.
[2]曹喜涛,张建平,张业顺,等.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微生物学》为例[J].轻工科技,2018(34):164.
[3]夏习英.试论“大学语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名作欣赏,2018(11):171-172.
[4]张莹.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11):75.
[5]孙静.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