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菽
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四川 泸州 646121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文化教育教学核心理念的逐渐升级,传统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展。而新式的探究性教学方式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和特性,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环节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通过探究性的阅读活动开展,切合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同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学生语文课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自主性
引言: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是我们的母语课程,学习语言自然离不开阅读,阅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水平等都需要借助于学生的阅读,所以说阅读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更多严格和新颖的教学标准,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课堂中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强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究性阅读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教学水平,更有效的开展探究性阅读,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1.关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概述
探究性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探究性阅读是基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理念而展开和深入研究的一大研究领域。通过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思考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大大提高,不再过分的依赖教师就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探究性教学能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整个教学更加注重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多维度的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质疑能力都能有效得到提高。由于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了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非常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大提高。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关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分析
2.1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应用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因为在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更多的文章来丰富阅读课堂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接受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当中找到它们之间有机的联系,彼此也能够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逻辑思维的锻炼。另一方面,这种教学形式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语文阅读知识的传授,因为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多篇文章的比较来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化和锻炼,以此实现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
2.2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是探究性阅读教学手段在课堂实践的有利影响之一,因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种类不同、内容不一的阅读作品,从而实现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运用和阅读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师引导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探究性自主学习环境下,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完成相应的阅读学习任务。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手段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对学生阅读水平实现一定的提升。
3.关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探究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在阅读中探索与发现,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阅读的价值。首先,应当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和仔细揣摩来理解文章的内涵。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含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理解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用心体会和感悟。在阅读中学会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与内涵。在阅读中锻炼学生的思考水平,审美水平以及阅读水平,实现理想的阅读效果。
3.2构建探究性阅读的课堂氛围
通过构建恰当的情境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阅读探究活动中来,因为在具体的情境氛围当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从而在在情感配合的状态下,主动地进行探究阅读。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仔细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从作者的心理描写当中分析作者真实的情感,然后在情感带入的状态下引导学生去完成这篇课文的阅读,从而能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另外,在探究性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何总,教师首先要保证课堂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优化问答模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程之前,就可以让学生先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解,分析相似和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组织讨论。之后再进行文章教学,逐步解答学生的疑问,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3积极开展探究性的阅读活动
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纪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多样化课堂。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解读,然后找到相关活动实施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一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实验活动,拿质量相同材质不同和材质相同质量不同的铁球,做落地实验,让学生亲眼看看到底铁球是不是同时落地。当学生亲眼见到这一状况后,能够对这一物理常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它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扩展眼界,通过实验探究,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从而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实现有效的阅读提升,并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4教授学生探究阅读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目前比较适合运用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问题探究法和自主探究法。问题探究法简单来说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法的灵活性更强,主要是指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自主性的去感悟和探究。无论哪种学习方法,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学习时间,留意观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的知识素养也能得到协调发展。
结语:
从上述内容的阐述中,我们能够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学习的作用。它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契合,便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构建一个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阅读课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确开展探究性阅读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贞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开展的方法[J].知识窗,2020(10):36.
[2]王彩霞.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J].科技信,2019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