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魏美英
[导读] 基于当下大背景的变化,为了与时俱进,课程有了较大的改革,推动幼儿园对于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充实原有的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形式才得以更加的丰富多样。

        魏美英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佛昙中心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208
        基于当下大背景的变化,为了与时俱进,课程有了较大的改革,推动幼儿园对于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充实原有的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形式才得以更加的丰富多样。由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着个别化的教育形式,不仅尊重考虑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所以成为了深受教师及和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这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也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有效落实创造了难得的机会,该活动即能支持幼儿的自主选择权,也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舞台来向大家展现自己长处,也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基于幼儿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在幼儿园创设活动情境和学习区域,让幼儿能够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为幼儿准备需要的学习教材及活动材料,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感知来主动探索并寻求答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并快速的知道幼儿当下的需求,能够经过恰当确切的调整来而提高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使区域活动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极致,得以实现幼儿园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彩,提高办学质量。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分为六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推行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自主交往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幼儿互动条件,有益于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感知,为幼儿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以下谈谈幼儿园要如何才能做好区域活动教学:
一、教师布置好好区域活动区。
        首先要确定好每个活动区的位置及空间,要区分好每个活动区的差异。在现有的园内活动空间分配好每个区域的最佳的位置。例如:美工区必不可少是水,所以应把其布置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其次要注意动静分离,以免互相干扰。每个不同的活动区域之间必须安排有适当间隔,划清楚界限,以免因划线不明了而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例如表演区充分利用现有走廊或楼梯口,避免干扰其他区域,与此同时还要全方位的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活动是否方便及安全。在划分活动区域的时候,需要注意每个区域之间是否能够畅通无阻,以免在活动期间产生幼儿的碰撞挤压等情况。
        3.教师在设置活动区域的时候需科学、合理。教师应站在本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基础上,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教师应科学考虑幼儿的地域差别和本园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不同的活动区,每个班级的活动区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兼顾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幼儿营造出轻松自在的活动环境,能够让幼儿快速自主的被带入到教师布置的活动情境中来。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幼儿们大胆地、自主地去参加区域活动,能够渐渐的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带入区域活动中,使幼儿可以和伙伴一起摸索、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幼儿在区域内活动时,教师应在旁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喜好,并相应地采取,使区域活动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幼儿能够通过区域活动,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开设的“植物园”区角活动。

教师引导家长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到本区域来,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记录,认识不同的植物种类,还能亲身见证植物的生长环境及过程并做好记录,能够更好的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教师还引导幼儿一起制作不同植物种类的图片并相应的标注,制作完成张贴,并且让幼儿们亲自给植物浇水,从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二、教师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1.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操作材料上,幼儿经过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从而积累更多的经验。因此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对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2.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材料。材料应具备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材料有成品、有半成品、原材料等,丰富多彩的材料供幼儿自选完成任务,并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3 .教师应定期更新操作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本班级的教育目标相结合,根据幼儿兴趣及时更新的材料,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例如:小年段的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在小班的活动区域,教师可用废旧的大纸箱、牛奶盒、鞋盒、各种瓶子等制作成、灶台、电视机、冰箱、衣柜等家具及厨房用具,并且加入一些布娃娃、小动物玩具及小服饰,给幼儿们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娃娃家。幼儿们一走进入到这里,能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妈妈,来照顾这些布娃娃、小动物们,把自己带入到布娃娃、小动物的爸爸妈妈的角色中来,自然而然的给小动物们穿衣服,哺乳或喂食、带它们出去玩、带去医院看病等等,在生活区老师还为幼儿们准备了水果蔬菜、豆豆、废旧衣物等,让幼儿能够进行学习穿衣、扣纽扣、舀豆豆等操作,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常识及经验,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
    活动区游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游戏中幼儿的情绪、游戏中幼儿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幼儿的个体经验水平等,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充分让材料促使幼儿主动获得发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1、教师要学会去观察。如《海边人》主题活动“家乡的美食”中,开设了“生活区”区域,活动中教师重点观察的是:幼儿会扮演什么角色、幼儿对这些角色的经验有多少、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对哪些材料感兴趣等。如厨师是否会炒菜,能炒几样菜色等等,他对教师提供的海蛎、紫菜、花蛤等材料是否感兴趣,他已有的炒菜生活经验怎样,教师要仔细观察适时引导,让他较好的完成所扮演的角色。促进活动顺利开展。
        2、教师要学会去帮助幼儿。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推动了幼儿园区域的迅速发展,所以老师对过程有目的性的观察,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帮助幼儿理解、考虑全面性和个体差异,然后提供有效的帮助。
        3.教师根据幼儿学习兴趣的延伸创造活动条件。在活动区活动中,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与活动,这是集体教学活动无法做到的,而且,在短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里,要让每一个幼儿的探索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也是不可能的,而区域活动有这个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区的活动,把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延续到活动区中。例如在第一次活动“颜色变变”中,教师在下次活动时,可以投放更多有效材料在活动区中,让幼儿有机会再次探索,完成其未完成的作品,满足其探索的欲望。
        总之,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幼儿良好个性培养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商讨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做为老师我们要利用区域活动的有效平台,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为祖国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