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新时期建筑工程测量已趋于现代化、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调研施工现场数据,同时结合物探技术、红外测量技术的支持校准数据,有利于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由此可见,工程测量精度控制中,技术人员应凸显出现代化测量技术的优势及价值,利用自动化、红外技术的测量要求进行自动化的工程信息获取及记录,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精度控制;建筑工程测量;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建设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主要包括基础搭建、物理应用、系统建设、耗资大,个人认为国家工程建设行业应该重视系统性的工程测量作业,不断对工程测量中测量新技术进行完善创新。
1建筑工程测量及精度控制的原则
当前建筑工程测量已趋于按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进行,所以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管理,结合必要的地质勘测、地貌统计环节进行地理、生态环境的评估,有利于让工程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评估风险并判断风险,再结合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工程测量的风险问题。由此可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评估测试:第一,工程测量前应统计房屋的位置及地质特点,有利于为前期准备阶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测量过程还需考虑降水与地形环境的情况,能确定出与测量控制相关的实践措施。第二,数据精度控制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大数据、控制标准、技术人员及实际测量指标进行估计与对比,再依据工程的操作方案评估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误差情况[1]。通过利用专业的控制软件统计测量计划,再对建筑空间的整体运行模式进行监控,有利于筛选出工程运行相关的技术设施及环境控制要求。第三,结合建筑精度控制过程,不仅能确定出工程的环境特点,还能让技术人员结合所设定的控制方案优化控制数据,再结合测绘技术巩固前期设计进展。通过对现有的运行状态、设定方案进行评估,有利于控制工程运行的质量问题。一旦勘测过程中出现项目运行意外时,技术人员也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在自动化技术的评价统计中进行工程测量,这也对巩固工程运行效率及进度是有利的。总之,提高测量的精度指标,再结合工程运行方案进行审核评价,能为工程的地理环境进行评价,以便在经验总结、项目评估的支持下评价理论与预期操作之间的差异问题,同时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还能细化、总结、归纳设计前的误差,以便在必要的管理审核中提高控制质量。
2当前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问题分析
2.1测量仪器造成的问题
建筑工程测量的过程中,测量仪器出现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工程测量数据不准确,其一,测量仪器陈旧滞后,达不到当代工程测量标准的要求。有些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还在沿用传统陈旧的测量仪器,导致测量精度很难保证。其二,没有遵循规定对测量仪器进行管理,导致测量仪器失真。在建筑工程测量仪器方面,应该专业人员管理和保养,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放置和使用,以避免测量仪器失去精度。其三,测量人员应用仪器测量工程时,通常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测量工程,并没有遵循规范应用测量仪器,这就有可能导致测量数据不符合实际,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2存在测量质量监督和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测量范围不够精确。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范围来实施测量作业。比如在建立施工控制网的过程中,未将平面控制网的边长投影到测量区与主施工的高层面上,这就使得造成测量工程的失误以及精准性,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部分测量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专业素养不高,缺乏工作责任心,同样影响着测量工作的整体质量。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但大多数因为自身水平的限制或者施工企业的影响,他们只重视其他环节的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对施工测量的检查并不很重视,可能出现重大的测量偏差,进而导致返工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精度控制措施
3.1确立完善的控制测量流程
工程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各行项目特点作出全面、科学的统计测试工作,再依据施工图纸统计工程测量方案,确保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可宏观评级出工程建设与建筑工程标书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技术人员应统计工程勘测特点,再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测量数据、控制措施、施工方案的精准性。若测量、评价、设计存在异常问题时,技术人员需根据勘测数据建立起可控的技术控制流程,依据点位放样测试、控制测量、勘测支持的作用下统计建筑工程的操控需求。例如,技术人员可利用红外线测控技术分析房屋质量应用方面的问题,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应当运用信息化技术评价房屋质量缺陷,统计由于设计、操作方面的缺损及隐患,消除砼结构的框架模型发生密实性不足、钢筋外露以及材料变形方面的问题。一旦过程中材料受到外力、腐蚀、冻融方面的问题时,材料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裂缝问题,而此类问题会影响建筑的承载指标,应在稳定设计指标的过程中提高建筑本身的安全性。待完成项目验收、事故分析、安全评定后,技术人员应设立可靠的补强测试、校验设计方案及设计内容的稳定性,进而解决检验项目不合理的消极影响。第二,红外线热像仪应用中,技术人员可分析出某一区域建筑构件的特点分析出红外热辐射需求。其中,该技术可在软件中标识出管线、梁柱、元件的色彩异常情况,再结合元件内、外构件传导特点、色彩表示模式对异常区域进行对比评判,以便更快速地得到元件的位置指标。
3.2建立有素质的工程测量队伍
首先必须要建立一支有素质的团队,这是有效控制工程测量进度,提升工程效率,能够如期完成施工任务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现场能够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本身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对于工程测量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团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得到定期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测量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因此,工程测量团队必须要在开展作业之前,对涉及到的工程人员普及团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而且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从而有效加强他们的安全测量意识。
3.3加强监督和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工作
在工程测量工作中,监督工作应该放在首位。其一,工程测量的工作人员,应该将自身的责任承担起来,严格把好测量的数据关,对获得的数据反复进行审查,保证数据达到精确无误。测量数据在实际中应用,必须对数据进行再次核实,若想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真实有效的数据就是首要的前提。其二,在工程测量中,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各个细节,并且遵循标准规范进行测量。作为工程施工人员,不可以只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测量。所以,必须要有效地落实监督管理工程测量技术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指标,技术人员应巧用科学技术及控制模型,主动、全面利用科技的技术,从而提高控制测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另外,在数据协调操控中,技术人员也需总结当前施工设计的问题,再设定可靠的技术模型进行监控设计,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精度指标。
参考文献
[1]葛海.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的措施研究[J].居舍,2019(19):152.
[2]王浩斌.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86.
[3]陈学勇.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0):164-165.
[4]杜邦余,金桥,程华龙,张居福.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S1):60-61.
[5]薛松.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应用及测量精度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