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甲高
旬阳县吕河镇桂花九年制学校 陕西安康 725741
摘 要:社会文明进程的加速与科技的创新,使信息技术成为助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了更好使教育体系能够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教师需要使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高效融合,才能有效丰富授课内容,并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体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内容,才能提升教育效果并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使探究性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发挥应有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探究意识;信息技术;思维模式;数学知识
引言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与实践性,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数学教育的趣味性,也在抑制学生个性发展,并忽略其知识接受能力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内涵的挖掘,将其有效引入数学课堂中,通过对教育资源的丰富,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活跃性,才能营造更加积极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的飞速上升。
1锻炼探究意识,增加思维活跃度
小学生正处于思辨意识的重要发育阶段,良好的探究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助力数学课堂的有序开展,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提升学习效果。但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抽象性,使智力水平正在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面对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十分容易打击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并通过对学生探究意识的调动,能够在循序渐进中增加思维活跃度。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思考空间,也能感受学习数学知识乐趣的同时,不断使学习自信心得到强化。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梯形的面积知识,本节课需要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学会对梯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树立空间观念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态演示的方式对梯形进行切割,使其变成学生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要求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下,寻找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并在探究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后,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梯形卡片分给学生,要求其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测量,对梯形纸片进行分割,在计算其面积的过程中,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可以很好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养成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并在动手操作的同时,避免灌输的教育方法,对其个性化发展进行抑制,也能使学生智力水平得到相应锻炼,保证学习自信心的快速提升,从而推进数学探究课堂有序开展的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使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2丰富课堂内容,强化情感体验
应试教育观点的普及,使教师将教育方向定位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中,所以开设的数学课堂,也以讲解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知识为主。在这种照本宣科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使僵化的授课内容,无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目光,甚至与其学习需要难以协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严重下降,导致教学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教师的预计标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对教育方法的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活动中。
通过探究课堂的建立,对授课内容进行丰富,使充满趣味性的数学知识,既能够很好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也在符合其认知规律,并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展现出数学学科的多样性与应用性。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圆柱的知识时,本节课除了需要学生对圆柱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解,也需要在空间意识的提升中,通过圆柱高、底面以及侧面数据的分析,在思辨意识的调动中,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由于小学生更习惯使用具象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3D演示功能,帮助学生在透视图的观察下,对圆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并找到更好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小组发放圆柱体的模型,要求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对圆柱的基本特征以及计算过程进行掌握。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堂里,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思维意识,也能在与小组成员的积极讨论中,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向,使有趣的学习环境,更好增强学生探究积极性,也能达到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
3活跃教育氛围,锻炼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很好改变教师直接讲解知识的枯燥性,不仅有效拉近双方距离,也能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下,积极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单纯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的方法,会使教学氛围变得十分沉闷,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以视频、文本以及音频的方式,创建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数学课堂,才能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既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也能改变灌输式教学的僵化性,使探究课堂在顺利开展的同时,达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探究意识以及发散思维活跃的目的。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知识时,本节课需要学生能够对“整体”的意义进行了解,并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下,对单位“1”的概念进行掌握,在积极探究中对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从而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为了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带领学生去数字王国游玩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观看,对曾经学习过的数字进行回忆。学生在观看中,会看到与整数外貌不同的分数,并充分激起好奇心。这时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的带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探索,从而认识数字王国的更多朋友,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究中,更好对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丰富的教育内容,可以很好使小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也能在师生双方的积极交流中拉近彼此关系,避免单方面讲解知识的教育方法,抑制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并体现数学教育实效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革新,使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思想,避免在陈旧的教学观点束缚下影响教育实效性,而是应该根据教育改革要求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更有趣味性的探究课堂,才能既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体现数学学科应用性与内涵性的同时,锻炼学生学习意识、思维活跃度以及探究能力,使有趣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参与兴趣,并在不断探究中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晓熙.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0,(41):208.
[2]王颖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9,(42):266.
[3]张发.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2013,(29):47-47.
[4]田晓霞.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神州,2020,(20):225.
作者简介:罗甲高,研究方向:小学数字课堂教学,单位:旬阳县吕河镇桂花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