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导学案 有效提高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郝林华
[导读]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即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而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
        郝林华
        河北石家庄   行唐县职业教育中心  050600        
        摘要: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即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而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课前自学指导、课堂讨论点拨、课堂检测、反思小结和课后作业等部分。导学案的实施是实施新课改,落实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导学案注重围绕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导学案的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和发展的过程,以期通过有序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求知、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基于新课程理念,学校开始实施“导学案-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学案   提高  化学  教学
        正文:
        化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学案,教学过程中以导学案为操作材料,课前引 导学生预习,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案。中职化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编写和运用好导学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的区别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不同。新课标下,一节课的好坏,不象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导学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 而非教师的“教”, 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2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2.1 要与教材有机结合。导学案源于教材 根植于教材。其实质是用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只有把导学案与教材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2.2要与学生情况相匹配。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及学生的心理结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从而将新知识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3循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原则。导学案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小组谈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做到“学教合一”。
        3编写导学案的要求
        导学方案的编写要求可归纳为:吃透教材抓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依据教材再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 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 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4 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4.1对学生的要求。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中所呈现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进行预习,对教材进行有层次的学习。所有同学必须要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然后小组讨论解决自主探究题,对于有难度的题可以课前写在黑板上,留在课上进行研究。课上:做好课堂笔记,对于重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补充相关知识点,字迹要整洁,思路要清晰。课下:将导学案进行再次整理,课前存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把错题及时总结到错题本上,并附有完整的解题步骤。修正完毕后再次上交,教师要进行二次批阅,检查是否还存有问题。要及时装订成册,便于以后的复习。
        4.2对教师的要求。课前: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之后,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进行二次备课,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课上要做重点讨论讲解。不断调整所选题目的难易度,使学生研究起来得心应手,避免过早地呈现难题,使学生丧失信心。课上:教师要努力做到“放手”:对于课前提出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对于学生能自己概括总结的规律方法,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是点拨:学生的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要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精讲要具有针对性,不在多,而在透,并且要具有启发性。课下:学生修正完毕的导学案要收集上交,教师要进行二次批阅,并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5 利用导学案-小组合作研究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5.1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恰恰是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书桌上抄。这种模式既没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束缚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素质教育的要求,最主要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导学案-小组研究”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设置了“学习目标”及“自我测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并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而“自主探究”则启发学生去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3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应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强调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道”,而是要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路人;不能仅仅只是“解惑”,而是要做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引路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被灌输的对象。“导学案一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一理论。
        “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要求教师从以前的主演变为现在的导演,把课上主演的位置让给了学生,而教师则走下了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在问题讨论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并在相互释疑中共同解决问题,由原来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总之,运用“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合作,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导学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较大范围地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十分明显的成效。既促进了全体的发展,又关注了个体的提高,有效地沟通了
师生感情,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关士伟?.新课程视野下中学化学学案设计的研究.化学教学.2019(7)下
        [4]陆建军,赵华.厘清化学学案导学的几个问题.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年5月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