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亚东
巴中市第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是比较复杂、枯燥无聊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整个课堂变得呆板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心理。而采用信息化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景,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旨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1 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的数学知识普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师在进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板一眼地灌输理论知识,机械地进行讲解,那么会让学生认识不清数学知识的具体概念和内容。教师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如,微课、多媒体等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的课件来展现数学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保证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走神,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具有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同时,还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就能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有很多的空间几何知识点,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三维的图像、视频或动画等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三维空间效果和平面效果的区别,从而打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几何知识不再感到恐慌。
2 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注重互动生成
互联网和教育领域的融合给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了契机,这时课堂中的聚焦点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可以发散自身的思维,及时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起与学生畅通交流的桥梁,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更加便捷。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就能将课后解题中遇到的疑惑以照片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以便教师给出解答思路和修改建议,为课前、课上、课外数学学习提供便利。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借助教务系统或班级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河岸的同侧有甲、乙两座哨卡,两者距离河岸的距离分别为 AC、BD,现在要在岸边 CD 上建造一个中转运输基地,向甲、乙两地输送日常用品,那么中转站点应建在何地,才可以确保所使用的水泥等道路铺设用品最省?”教师将该题以数据包的形式上传至互联网,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作答,并借助平台、手机等网络平台实时传输解答过程和计算结果。在接收到不同的设计方案后,教师要先对学生的解答方案进行分类,并以群视频或语音形式开展课后讨论,让学生养成善于分析、乐于探究的好习惯。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内学习,也能在课外跨时空交流和讨论,转变了数学教学形式。
2.2 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前预习基本就是浏览教材,根本没有对数学基本知识展开深入思考。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微课件,呈现直观的学习方案,从而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加强课前思考与练习,进而让学生以较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例如《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关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在预习课件中呈现多边形的概念,呈现正多边形的概念,呈现多边形对角线的概念,呈现多边形与扇形的相关知识等。然后学生结合课件中的直观图形,深入观察多边形,学习扇形的相关性质特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预习课件中,教师还可以呈现具体的问题,如让学生判断“任何多边形都有对角线”这句话是否正确,让学生计算圆心角为120度,半径为3厘米的扇形面积是多少等。课堂上,学生要分享他们学习到的扇形知识以及多边形知识,要促使学生解决简单的问题,具体可以是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六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如果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对以上问题作出正确解答,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展开了深入的课前研究,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可以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作为重点。如果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对以上问题作出正确解答,那么教师就要以此知识点作为重难点。
2.3 利用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难点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不会占用整个课堂的时间,教师在讲到重难点知识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课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动态的视频全面地理解难点知识。特别是在讲解几何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教师在进行这类知识的讲解时,难免会让学生理解不清,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对空间有较强的感知,直观地感受到三维空间的动态变化,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折叠与展开”这知识点内容时,教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观看到各个方位展现出来的图片变化过程和最终的形态等。让学生能够看到图形是如何折叠成几何体,几何体又是如何分解展开成现在这个图形的,让学生了解变化中每个面的位置。在正方体的折叠和展开过程讲解过程中,在微课的视频里面显示每一个面,给每一个面标上序号,让学生通过微课中的动态展现来观看每一个序号展开之后所在的位置,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几何空间知识。
2.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思维
未来的教育形势必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并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更多地探讨与分析当前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以老师为主体。建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将抽象性的知识点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教学手段相结合,避免理论性的说教,而是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氛围当中,而老师仅仅作为教育的引导者,为学生拟定方向,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的模式下,自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但是在预习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用问题式的引导,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有悬念,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好胜心,同时老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思路,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信息收集,这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创新,让这种教学模式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 许新兵.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59.
[2] 屈殿颖.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4).